复杂结构沿面闪络产生发展阶段模拟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川, 邹俭, 张天爵, 曾乃工. 2016: 复杂结构沿面闪络产生发展阶段模拟研究, 强激光与粒子束, 28(9): 095004. doi: 10.11884/HPLPB201628.151091
引用本文: 王川, 邹俭, 张天爵, 曾乃工. 2016: 复杂结构沿面闪络产生发展阶段模拟研究, 强激光与粒子束, 28(9): 095004. doi: 10.11884/HPLPB201628.151091
Wang Chuan, Zou Jian, Zhang Tianjue, Zeng Naigong. 2016: Simulation study of initi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ges of surface flashover in 3D complex structure,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28(9): 095004. doi: 10.11884/HPLPB201628.151091
Citation: Wang Chuan, Zou Jian, Zhang Tianjue, Zeng Naigong. 2016: Simulation study of initi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ges of surface flashover in 3D complex structure,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28(9): 095004. doi: 10.11884/HPLPB201628.151091

复杂结构沿面闪络产生发展阶段模拟研究

Simulation study of initi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ges of surface flashover in 3D complex structure

  • 摘要: 以天光Ⅱ-A 装置 X-pinch 负载腔为例,采用包含场致发射、二次电子倍增模型的三维模拟软件OPAL,对复杂结构中真空绝缘体沿面闪络的产生与发展阶段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阳极产生的二次电子在平行于绝缘体表面的电场分量的作用下从阴极座向大半径的运动,是导致沿面闪络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阻断沿面闪络的方法及其原理。采用阻断沿面闪络的措施后,后续多次 X-pinch 负载腔放电实验证明,正常的回流电流增加了近20%,真空绝缘体上的沿面闪络得到了抑制。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9
  • HTML全文浏览数:  196
  • PDF下载数:  1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6-09-30

复杂结构沿面闪络产生发展阶段模拟研究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串列升级工程部,北京,102413

摘要: 以天光Ⅱ-A 装置 X-pinch 负载腔为例,采用包含场致发射、二次电子倍增模型的三维模拟软件OPAL,对复杂结构中真空绝缘体沿面闪络的产生与发展阶段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阳极产生的二次电子在平行于绝缘体表面的电场分量的作用下从阴极座向大半径的运动,是导致沿面闪络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阻断沿面闪络的方法及其原理。采用阻断沿面闪络的措施后,后续多次 X-pinch 负载腔放电实验证明,正常的回流电流增加了近20%,真空绝缘体上的沿面闪络得到了抑制。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