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窗透射微型X光管的结构优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杨强, 葛良全, 胡青云, 赖万昌. 2017: 端窗透射微型X光管的结构优化, 强激光与粒子束, 29(10): 76-81. doi: 10.11884/HPLPB201729.170062
引用本文: 杨强, 葛良全, 胡青云, 赖万昌. 2017: 端窗透射微型X光管的结构优化, 强激光与粒子束, 29(10): 76-81. doi: 10.11884/HPLPB201729.170062
Yang Qiang, Ge Liangquan, Hu Qingyun, Lai Wanchang. 2017: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end-window transmission micro X-ray tube,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29(10): 76-81. doi: 10.11884/HPLPB201729.170062
Citation: Yang Qiang, Ge Liangquan, Hu Qingyun, Lai Wanchang. 2017: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end-window transmission micro X-ray tube,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29(10): 76-81. doi: 10.11884/HPLPB201729.170062

端窗透射微型X光管的结构优化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end-window transmission micro X-ray tube

  • 摘要: 为了得到场约束方式下,金属陶瓷封装端窗透射微型X光管发射电流的最大化和焦斑尺寸的最小化,对热阴极发射体的几何结构进行仿真计算,为设计实物模型提供技术方案.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了直热式阴极发射体、发射电流密度与几何结构的关系,其次讨论了有限积分算法在求解电场分布数值解过程中的离散化思路,最后利用CST粒子工作室软件,建立了几何模型,对阴极发射体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在灯丝距离控制极0.4 mm、控制极开孔直径为0.6 mm的位置,能够得到较小的焦斑和较高的电荷密度分布.试制的阴极发射体最大发射电流可达85 μA.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3
  • HTML全文浏览数:  27
  • PDF下载数:  1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7-10-30

端窗透射微型X光管的结构优化

  • 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摘要: 为了得到场约束方式下,金属陶瓷封装端窗透射微型X光管发射电流的最大化和焦斑尺寸的最小化,对热阴极发射体的几何结构进行仿真计算,为设计实物模型提供技术方案.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了直热式阴极发射体、发射电流密度与几何结构的关系,其次讨论了有限积分算法在求解电场分布数值解过程中的离散化思路,最后利用CST粒子工作室软件,建立了几何模型,对阴极发射体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在灯丝距离控制极0.4 mm、控制极开孔直径为0.6 mm的位置,能够得到较小的焦斑和较高的电荷密度分布.试制的阴极发射体最大发射电流可达85 μA.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