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探潜先锋--拖曳线列阵声纳

上一篇

下一篇

余华兵, 孙长瑜, 李启虎. 2006: 第四讲探潜先锋--拖曳线列阵声纳, 物理, 35(5): 420-423. doi: 10.3321/j.issn:0379-4148.2006.05.016
引用本文: 余华兵, 孙长瑜, 李启虎. 2006: 第四讲探潜先锋--拖曳线列阵声纳, 物理, 35(5): 420-423. doi: 10.3321/j.issn:0379-4148.2006.05.016
YU Hua-Bing, SUN Chang-Yu, LI Qi-Hu. 2006: Towed line array sonar spearheads submarine detection, Physics, 35(5): 420-423. doi: 10.3321/j.issn:0379-4148.2006.05.016
Citation: YU Hua-Bing, SUN Chang-Yu, LI Qi-Hu. 2006: Towed line array sonar spearheads submarine detection, Physics, 35(5): 420-423. doi: 10.3321/j.issn:0379-4148.2006.05.016

第四讲探潜先锋--拖曳线列阵声纳

Towed line array sonar spearheads submarine detection

  • 摘要: 文章介绍了在反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拖曳线列阵声纳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系统组成,同时回顾了拖曳线列阵声纳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Hayes H C博士的概念到2000年John R.Potter等人的细线阵所经历的长达80年的发展过程,最后预计,应用光纤、新声源,采用多线阵结构能进行三维定位的主被动模块化拖曳线列阵声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21
  • HTML全文浏览数:  83
  • PDF下载数:  15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6-05-12

第四讲探潜先锋--拖曳线列阵声纳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要: 文章介绍了在反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拖曳线列阵声纳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系统组成,同时回顾了拖曳线列阵声纳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Hayes H C博士的概念到2000年John R.Potter等人的细线阵所经历的长达80年的发展过程,最后预计,应用光纤、新声源,采用多线阵结构能进行三维定位的主被动模块化拖曳线列阵声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