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与粘弹性对汶川地震同震及震后变形的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张克亮, 魏东平. 2009: 重力与粘弹性对汶川地震同震及震后变形的影响, 物理, 38(4): 254-260. doi: 10.3321/j.issn:0379-4148.2009.04.006
引用本文: 张克亮, 魏东平. 2009: 重力与粘弹性对汶川地震同震及震后变形的影响, 物理, 38(4): 254-260. doi: 10.3321/j.issn:0379-4148.2009.04.006
ZHANG Ke-liang, WEI Dong-ping. 2009: The influences of gravitation and viscoelasticity on coseismic and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Physics, 38(4): 254-260. doi: 10.3321/j.issn:0379-4148.2009.04.006
Citation: ZHANG Ke-liang, WEI Dong-ping. 2009: The influences of gravitation and viscoelasticity on coseismic and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Physics, 38(4): 254-260. doi: 10.3321/j.issn:0379-4148.2009.04.006

重力与粘弹性对汶川地震同震及震后变形的影响

The influences of gravitation and viscoelasticity on coseismic and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 摘要: 分别建立弹性与粘弹性的分层半空间模型,利用PSGRN/PSCMP程序,模拟计算汶川地震的同震与震后位移,并与实际GPS观测资料进行了简单对比分析,进而探讨重力及粘度对同震与震后位移的影响.结果显示,低粘度模型埘短期内震后位移影响较大,其造成的震后地壳运动接近4mm/yr,甚至超过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地块间的相对运动速率.因此,其10年尺度的差值能够反映出粘度分层对震后变形的影响,震后由于低粘度的中下地壳、地幔造成的上地壳局部运动不可忽略,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龙门山断层下的深部作用过程可能是引发汶川地震的主要因素.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85
  • HTML全文浏览数:  87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9-04-12

重力与粘弹性对汶川地震同震及震后变形的影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0049

摘要: 分别建立弹性与粘弹性的分层半空间模型,利用PSGRN/PSCMP程序,模拟计算汶川地震的同震与震后位移,并与实际GPS观测资料进行了简单对比分析,进而探讨重力及粘度对同震与震后位移的影响.结果显示,低粘度模型埘短期内震后位移影响较大,其造成的震后地壳运动接近4mm/yr,甚至超过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地块间的相对运动速率.因此,其10年尺度的差值能够反映出粘度分层对震后变形的影响,震后由于低粘度的中下地壳、地幔造成的上地壳局部运动不可忽略,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龙门山断层下的深部作用过程可能是引发汶川地震的主要因素.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