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O团簇光电离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单晓斌, 赵玉杰, 孔蕊弘, 王思胜, 盛六四, 黄明强, 王振亚. 2013: Ar·CO团簇光电离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null(5): 153-159. doi: 10.7498/aps.62.053602
引用本文: 单晓斌, 赵玉杰, 孔蕊弘, 王思胜, 盛六四, 黄明强, 王振亚. 2013: Ar·CO团簇光电离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null(5): 153-159. doi: 10.7498/aps.62.053602
2013: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Ar·CO cluster?,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5): 153-159. doi: 10.7498/aps.62.053602
Citation: 2013: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Ar·CO cluster?,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5): 153-159. doi: 10.7498/aps.62.053602

Ar·CO团簇光电离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Ar·CO cluster?

  • 摘要: 利用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装置,测量了Ar·CO范德瓦尔斯(van der Waals, vdW)团簇的的光电离质谱和光电离效率曲线.将它们与CO分子的绝对光吸收光谱比较,发现在13.9到14.6 eV能量范围内的Ar·CO+的光电离效率曲线主要反映了收敛到CO+(X2Σ+, v′=1,2和3) Rydberg系列和收敛到CO+(A2Π)的n=3的振动序列(v′=6—9)的特点;在14.6—15.75 eV光子能量范围内的Ar·CO的光电离效率曲线主要反映了CO的光吸收特性.然而,由于Ar和CO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的5个重要的光谱结构发生了蓝移;而在15.75—15.80 eV光子能量范围内的Ar-CO的光电离效率曲线,它的属性受到组分Ar和CO的共同影响.与此同时,也从理论上计算了Ar·CO团簇的电离能、Ar·CO团簇和Ar·CO+团簇离子的离解能.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5
  • HTML全文浏览数:  71
  • PDF下载数:  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3-03-15

Ar·CO团簇光电离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 230029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谱学实验室,合肥 230031

摘要: 利用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装置,测量了Ar·CO范德瓦尔斯(van der Waals, vdW)团簇的的光电离质谱和光电离效率曲线.将它们与CO分子的绝对光吸收光谱比较,发现在13.9到14.6 eV能量范围内的Ar·CO+的光电离效率曲线主要反映了收敛到CO+(X2Σ+, v′=1,2和3) Rydberg系列和收敛到CO+(A2Π)的n=3的振动序列(v′=6—9)的特点;在14.6—15.75 eV光子能量范围内的Ar·CO的光电离效率曲线主要反映了CO的光吸收特性.然而,由于Ar和CO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的5个重要的光谱结构发生了蓝移;而在15.75—15.80 eV光子能量范围内的Ar-CO的光电离效率曲线,它的属性受到组分Ar和CO的共同影响.与此同时,也从理论上计算了Ar·CO团簇的电离能、Ar·CO团簇和Ar·CO+团簇离子的离解能.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