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局域表面暗孤子及其稳定性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

高星辉, 唐冬, 张承云, 郑晖, 陆大全, 胡巍. 2014: 非局域表面暗孤子及其稳定性分析, 物理学报, null(2): 024204. doi: 10.7498/aps.63.024204
引用本文: 高星辉, 唐冬, 张承云, 郑晖, 陆大全, 胡巍. 2014: 非局域表面暗孤子及其稳定性分析, 物理学报, null(2): 024204. doi: 10.7498/aps.63.024204
Gao Xing-Hui, Tang Dong, Zhang Cheng-Yun, Zheng Hui, Lu Da-Quan, Hu Wei. 2014: Nonlo cal surface dark solitons and their stability analysis,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2): 024204. doi: 10.7498/aps.63.024204
Citation: Gao Xing-Hui, Tang Dong, Zhang Cheng-Yun, Zheng Hui, Lu Da-Quan, Hu Wei. 2014: Nonlo cal surface dark solitons and their stability analysis,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2): 024204. doi: 10.7498/aps.63.024204

非局域表面暗孤子及其稳定性分析

Nonlo cal surface dark solitons and their stability analysis

  • 摘要: 非局域体介质中的暗孤子及表面亮孤子由于在光通信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受到极大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却没有对非局域表面暗孤子的研究。在线性介质和非局域非线性介质的分界面上,数值模拟得到了1+1维非局域基态和二阶表面暗孤子,研究了它们的波形与传播常数和介质非局域程度的关系,基于它们的稳定性分析进行了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1维非局域基态表面暗孤子在其存在区域总是稳定的,而二阶表面暗孤子是区域不稳定的,其不稳定区域的宽度与传播常数以及介质的非局域程度有关系,且受传播常数的影响更大。加噪声的初始输入传输图验证了稳定性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4
  • HTML全文浏览数:  79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01-30

非局域表面暗孤子及其稳定性分析

  •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微纳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1
  •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广州,510006
  •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微纳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1

摘要: 非局域体介质中的暗孤子及表面亮孤子由于在光通信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受到极大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却没有对非局域表面暗孤子的研究。在线性介质和非局域非线性介质的分界面上,数值模拟得到了1+1维非局域基态和二阶表面暗孤子,研究了它们的波形与传播常数和介质非局域程度的关系,基于它们的稳定性分析进行了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1维非局域基态表面暗孤子在其存在区域总是稳定的,而二阶表面暗孤子是区域不稳定的,其不稳定区域的宽度与传播常数以及介质的非局域程度有关系,且受传播常数的影响更大。加噪声的初始输入传输图验证了稳定性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