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烯饱和吸附碱金属原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黄艳平, 袁健美, 郭刚, 毛宇亮. 2015: 硅烯饱和吸附碱金属原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null(1): 013101. doi: 10.7498/aps.64.013101
引用本文: 黄艳平, 袁健美, 郭刚, 毛宇亮. 2015: 硅烯饱和吸附碱金属原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null(1): 013101. doi: 10.7498/aps.64.013101
Huang Yan-Ping, Yuan Jian-Mei, Guo Gang, Mao Yu-Liang. 2015: 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saturated adsorption of alkali metal atoms on silicene,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1): 013101. doi: 10.7498/aps.64.013101
Citation: Huang Yan-Ping, Yuan Jian-Mei, Guo Gang, Mao Yu-Liang. 2015: 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saturated adsorption of alkali metal atoms on silicene,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1): 013101. doi: 10.7498/aps.64.013101

硅烯饱和吸附碱金属原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saturated adsorption of alkali metal atoms on silicene

  • 摘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硅烯饱和吸附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稳定性、微观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并与纯硅烯及其饱和氢化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复合物SiX (X =Li, Na, K, Rb)的形成能都是负的,相对于纯硅烯来说可以稳定存在. Bader电荷分析表明,电荷从碱金属原子转移至硅原子.从成键方式来看,硅烯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而与碱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键主要是离子性成键,但还存在部分共价关联成分.能带计算表明,锂原子饱和吸附在硅烯形成的复合物SiLi是直接带隙的半导体,带隙大小为0.34 eV.其他碱金属饱和吸附在硅烯上形成的复合物都表现为金属性.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43
  • HTML全文浏览数:  168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5-01-15

硅烯饱和吸附碱金属原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湘潭大学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微纳能源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潭 411105
  • 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科学工程计算与数值仿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潭 411105
  • 湘潭大学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微纳能源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潭 411105;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7)

摘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硅烯饱和吸附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稳定性、微观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并与纯硅烯及其饱和氢化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复合物SiX (X =Li, Na, K, Rb)的形成能都是负的,相对于纯硅烯来说可以稳定存在. Bader电荷分析表明,电荷从碱金属原子转移至硅原子.从成键方式来看,硅烯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而与碱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键主要是离子性成键,但还存在部分共价关联成分.能带计算表明,锂原子饱和吸附在硅烯形成的复合物SiLi是直接带隙的半导体,带隙大小为0.34 eV.其他碱金属饱和吸附在硅烯上形成的复合物都表现为金属性.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