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驱动内爆靶丸示踪元素Ar发射X光谱线的理论模拟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乔秀梅, 郑无敌, 高耀明. 2015: 间接驱动内爆靶丸示踪元素Ar发射X光谱线的理论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null(4): 045201. doi: 10.7498/aps.64.045201
引用本文: 乔秀梅, 郑无敌, 高耀明. 2015: 间接驱动内爆靶丸示踪元素Ar发射X光谱线的理论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null(4): 045201. doi: 10.7498/aps.64.045201
Qiao Xiu-Mei, Zheng Wu-Di, Gao Yao-Ming. 2015: Simulation of X-ray sp ectrum of Ar tracer in indirectly driven implosion,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4): 045201. doi: 10.7498/aps.64.045201
Citation: Qiao Xiu-Mei, Zheng Wu-Di, Gao Yao-Ming. 2015: Simulation of X-ray sp ectrum of Ar tracer in indirectly driven implosion,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4): 045201. doi: 10.7498/aps.64.045201

间接驱动内爆靶丸示踪元素Ar发射X光谱线的理论模拟研究?

Simulation of X-ray sp ectrum of Ar tracer in indirectly driven implosion

  • 摘要: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物理研究中,示踪元素X光谱线诊断方法是推测内爆压缩温度、密度以及燃料混合的有效办法,因此,对示踪元素X光发射的规律及其与内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非常必要,有助于通过谱线发射特征诊断内爆状态。以SGIII原型装置的实验条件下的内爆过程为例,对内爆靶丸示踪元素Ar发射X光谱线进行了理论模拟。研究了谱线自吸收效应、Ar掺杂浓度、等离子体空间分布不均匀等对Ar发射的X光谱线分布的影响。还对Ar发射X光谱线强度的时间演化及其与内爆过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掺杂浓度,谱线强度增强,但是谱线自吸收效应的影响也明显增强。示踪元素Ar发射的X光谱线强度的峰值时刻与中子产生速率的峰值时刻接近(前者延迟约15 ps)。高温、高密度及合适的电离度是谱线发射的3个条件,在X光谱线发射的峰值时刻,由于燃料芯部Ar等离子体过电离, Ar等离子体发射的X光谱线的空间峰值区域靠近燃料边界区域,占燃料总体积56%的薄壳(厚度~4μm),其发射的X光谱线强度约为总强度的72%。因此,对发射谱线分布拟合得到的空间平均的等离子体温度、密度主要反映这一区域的等离子体状态。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8
  • HTML全文浏览数:  209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5-03-02

间接驱动内爆靶丸示踪元素Ar发射X光谱线的理论模拟研究?

  •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100094

摘要: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物理研究中,示踪元素X光谱线诊断方法是推测内爆压缩温度、密度以及燃料混合的有效办法,因此,对示踪元素X光发射的规律及其与内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非常必要,有助于通过谱线发射特征诊断内爆状态。以SGIII原型装置的实验条件下的内爆过程为例,对内爆靶丸示踪元素Ar发射X光谱线进行了理论模拟。研究了谱线自吸收效应、Ar掺杂浓度、等离子体空间分布不均匀等对Ar发射的X光谱线分布的影响。还对Ar发射X光谱线强度的时间演化及其与内爆过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掺杂浓度,谱线强度增强,但是谱线自吸收效应的影响也明显增强。示踪元素Ar发射的X光谱线强度的峰值时刻与中子产生速率的峰值时刻接近(前者延迟约15 ps)。高温、高密度及合适的电离度是谱线发射的3个条件,在X光谱线发射的峰值时刻,由于燃料芯部Ar等离子体过电离, Ar等离子体发射的X光谱线的空间峰值区域靠近燃料边界区域,占燃料总体积56%的薄壳(厚度~4μm),其发射的X光谱线强度约为总强度的72%。因此,对发射谱线分布拟合得到的空间平均的等离子体温度、密度主要反映这一区域的等离子体状态。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