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通道压裂裂缝的高导流能力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严侠, 黄朝琴, 辛艳萍, 姚军, 李阳, 巩亮. 2015: 高速通道压裂裂缝的高导流能力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物理学报, null(13): 134703. doi: 10.7498/aps.64.134703
引用本文: 严侠, 黄朝琴, 辛艳萍, 姚军, 李阳, 巩亮. 2015: 高速通道压裂裂缝的高导流能力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物理学报, null(13): 134703. doi: 10.7498/aps.64.134703
Yan Xia, Huang Zhao-Qin, Xin Yan-Ping, Yao Jun, Li Yang, Gong Liang. 2015: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igh flow conductivity of a fracture induced in HiWay fracturing,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13): 134703. doi: 10.7498/aps.64.134703
Citation: Yan Xia, Huang Zhao-Qin, Xin Yan-Ping, Yao Jun, Li Yang, Gong Liang. 2015: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igh flow conductivity of a fracture induced in HiWay fracturing,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13): 134703. doi: 10.7498/aps.64.134703

高速通道压裂裂缝的高导流能力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igh flow conductivity of a fracture induced in HiWay fracturing

  • 摘要: 高速通道压裂是近年在非常规致密油气资源开采中出现的新工艺,已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该技术可使支撑剂在人工压裂缝中形成簇团式分布,从而形成油气高速流动通道,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但目前对于高速通道压裂裂缝高导流能力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对此,本文从流体力学理论出发,首先将高速通道压裂裂缝内形成的支撑剂簇团视为渗流区域,簇团间的大通道视为自由流动区域;然后基于Darcy-Brinkman方程建立了裂缝内的流动数学模型,采用均匀化理论对该流动数学模型进行了尺度升级,推导得到了高速通道压裂裂缝的渗透率,揭示了其高导流能力的形成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支撑剂簇团形状、大小以及分布方式等因素对其导流能力的影响,可为高速通道压裂工艺参数设计与优化提供基础。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27
  • HTML全文浏览数:  147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5-07-15

高速通道压裂裂缝的高导流能力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青岛,266580
  •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油气工程学院,东营,257061
  • 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北京,100029
  •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青岛,266580

摘要: 高速通道压裂是近年在非常规致密油气资源开采中出现的新工艺,已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该技术可使支撑剂在人工压裂缝中形成簇团式分布,从而形成油气高速流动通道,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但目前对于高速通道压裂裂缝高导流能力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对此,本文从流体力学理论出发,首先将高速通道压裂裂缝内形成的支撑剂簇团视为渗流区域,簇团间的大通道视为自由流动区域;然后基于Darcy-Brinkman方程建立了裂缝内的流动数学模型,采用均匀化理论对该流动数学模型进行了尺度升级,推导得到了高速通道压裂裂缝的渗透率,揭示了其高导流能力的形成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支撑剂簇团形状、大小以及分布方式等因素对其导流能力的影响,可为高速通道压裂工艺参数设计与优化提供基础。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