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零色散微结构光纤中一次抽运同时发生两组四波混频的实验观察?

上一篇

下一篇

李建设, 李曙光, 赵原源, 刘强, 范振凯, 王光耀. 2016: 在单零色散微结构光纤中一次抽运同时发生两组四波混频的实验观察?, 物理学报, 65(21): 214201. doi: 10.7498/aps.65.214201
引用本文: 李建设, 李曙光, 赵原源, 刘强, 范振凯, 王光耀. 2016: 在单零色散微结构光纤中一次抽运同时发生两组四波混频的实验观察?, 物理学报, 65(21): 214201. doi: 10.7498/aps.65.214201
Li Jian-She, Li Shu-Guang, Zhao Yuan-Yuan, Liu Qiang, Fan Zhen-Kai, Wang Guang-Yao. 2016: Exp erimental studies of two sets of four-wave mixing pro cesses in a single-zero-disp ersion microstructured fib er by the same pump, Acta Physica Sinica, 65(21): 214201. doi: 10.7498/aps.65.214201
Citation: Li Jian-She, Li Shu-Guang, Zhao Yuan-Yuan, Liu Qiang, Fan Zhen-Kai, Wang Guang-Yao. 2016: Exp erimental studies of two sets of four-wave mixing pro cesses in a single-zero-disp ersion microstructured fib er by the same pump, Acta Physica Sinica, 65(21): 214201. doi: 10.7498/aps.65.214201

在单零色散微结构光纤中一次抽运同时发生两组四波混频的实验观察?

Exp erimental studies of two sets of four-wave mixing pro cesses in a single-zero-disp ersion microstructured fib er by the same pump

  • 摘要: 采用可以减小纤芯面积的小气孔设计方案巧妙设计并成功拉制了一根高非线性的单零色散微结构光纤.利用有限元法模拟并计算得到了该光纤的基模有效折射率、色散系数和非线性系数等基本属性随波长的变化关系,然后利用四波混频的有效相位失配方程模拟了其相位失配曲线.模拟表明,在该光纤中可以同时发生两组四波混频.在位于微结构光纤的正常色散区的0.800,0.810和0.820μm三个波长处,分别采用不同的功率抽运,在实验上都非常明显地观察到了分列于抽运波长两侧的四个增益波带的产生.经与相位失配曲线比较,发现它们满足相位匹配条件,从而证明了两组四波混频过程的同时发生.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符合得很好.发生在正常色散区的四波混频效应的产生可归结于负的四阶色散对相位匹配过程的贡献.本文研究可对微结构光纤的结构设计和基于四波混频的多波长转移技术的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同时也对非常见波段激光器和宽带光源的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2
  • HTML全文浏览数:  87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6-11-15

在单零色散微结构光纤中一次抽运同时发生两组四波混频的实验观察?

  • 燕山大学理学院,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秦皇岛 066004

摘要: 采用可以减小纤芯面积的小气孔设计方案巧妙设计并成功拉制了一根高非线性的单零色散微结构光纤.利用有限元法模拟并计算得到了该光纤的基模有效折射率、色散系数和非线性系数等基本属性随波长的变化关系,然后利用四波混频的有效相位失配方程模拟了其相位失配曲线.模拟表明,在该光纤中可以同时发生两组四波混频.在位于微结构光纤的正常色散区的0.800,0.810和0.820μm三个波长处,分别采用不同的功率抽运,在实验上都非常明显地观察到了分列于抽运波长两侧的四个增益波带的产生.经与相位失配曲线比较,发现它们满足相位匹配条件,从而证明了两组四波混频过程的同时发生.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符合得很好.发生在正常色散区的四波混频效应的产生可归结于负的四阶色散对相位匹配过程的贡献.本文研究可对微结构光纤的结构设计和基于四波混频的多波长转移技术的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同时也对非常见波段激光器和宽带光源的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