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Y-Cu合金长周期有序相热力学稳定性及其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马振宁, 周全, 汪青杰, 王逊, 王磊. 2016: Mg-Y-Cu合金长周期有序相热力学稳定性及其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65(23): 236101. doi: 10.7498/aps.65.236101
引用本文: 马振宁, 周全, 汪青杰, 王逊, 王磊. 2016: Mg-Y-Cu合金长周期有序相热力学稳定性及其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65(23): 236101. doi: 10.7498/aps.65.236101
Ma Zhen-Ning, Zhou Quan, Wang Qing-Jie, Wang Xun, Wang Lei. 2016: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the thermo dynamic stabilit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long-p erio d stacking ordered phases in Mg-Y-Cu alloys, Acta Physica Sinica, 65(23): 236101. doi: 10.7498/aps.65.236101
Citation: Ma Zhen-Ning, Zhou Quan, Wang Qing-Jie, Wang Xun, Wang Lei. 2016: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the thermo dynamic stabilit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long-p erio d stacking ordered phases in Mg-Y-Cu alloys, Acta Physica Sinica, 65(23): 236101. doi: 10.7498/aps.65.236101

Mg-Y-Cu合金长周期有序相热力学稳定性及其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the thermo dynamic stabilit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long-p erio d stacking ordered phases in Mg-Y-Cu alloys

  • 摘要: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Mg-Y-Cu合金中长周期有序相14H和18R (18R(m),18R(t))的形成焓、反应能、电子态密度和电荷密度.计算结果表明,14H和18R相都具有负的形成焓,说明两相都能够由单质转变形成,并且18R相比14H相更容易形成,但14H相具有更好的热力学稳定性;14H和18R相的态密度分布形态和变化趋势相似,它们的成键峰均主要来自于Mg的3s轨道、Mg的2p轨道, Cu的3d轨道和Y的4d轨道的贡献,且在费米能级低能级区域产生了轨道杂化效应.14H相和18R相的成键都具有明显的共价性.通过对各相(0001)面的电荷密度分析表明,14H和18R相中的Cu原子和Y原子之间都形成了共价键,并且14H相的共价性比18R相的共价性更强.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4
  • HTML全文浏览数:  47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Mg-Y-Cu合金长周期有序相热力学稳定性及其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沈阳建筑大学理学院,沈阳,110168
  •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南昌,330063
  • 东北大学,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819

摘要: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Mg-Y-Cu合金中长周期有序相14H和18R (18R(m),18R(t))的形成焓、反应能、电子态密度和电荷密度.计算结果表明,14H和18R相都具有负的形成焓,说明两相都能够由单质转变形成,并且18R相比14H相更容易形成,但14H相具有更好的热力学稳定性;14H和18R相的态密度分布形态和变化趋势相似,它们的成键峰均主要来自于Mg的3s轨道、Mg的2p轨道, Cu的3d轨道和Y的4d轨道的贡献,且在费米能级低能级区域产生了轨道杂化效应.14H相和18R相的成键都具有明显的共价性.通过对各相(0001)面的电荷密度分析表明,14H和18R相中的Cu原子和Y原子之间都形成了共价键,并且14H相的共价性比18R相的共价性更强.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