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Ag协同表面改性TiO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李宗宝, 王霞, 周瑞雪, 王应, 李勇. 2017: Cu-Ag协同表面改性TiO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66(11): 261-269. doi: 10.7498/aps.66.117101
引用本文: 李宗宝, 王霞, 周瑞雪, 王应, 李勇. 2017: Cu-Ag协同表面改性TiO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66(11): 261-269. doi: 10.7498/aps.66.117101
Li Zong-Bao, Wang Xia, Zhou Rui-Xue, Wang Ying, Li Yong. 2017: Surface modification in Cu-Ag codoped TiO2: the first-principle calculation, Acta Physica Sinica, 66(11): 261-269. doi: 10.7498/aps.66.117101
Citation: Li Zong-Bao, Wang Xia, Zhou Rui-Xue, Wang Ying, Li Yong. 2017: Surface modification in Cu-Ag codoped TiO2: the first-principle calculation, Acta Physica Sinica, 66(11): 261-269. doi: 10.7498/aps.66.117101

Cu-Ag协同表面改性TiO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Surface modification in Cu-Ag codoped TiO2: the first-principle calculation

  • 摘要: 因在温室气体的降解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改性来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由于催化反应主要发生在材料表面,因此对材料表面的改性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金属Ag,Cu单掺杂及协同掺杂TiO2(001)和(101)表面不同位置,通过形成能的比较获得了最稳定的晶体结构.通过对能带及态密度的对比得出:离子掺杂(001)表面所形成的活性基团的氧化性较(101)面更强,利于光催化氧化性能的提升;表面协同掺杂较单掺杂具有更强的光响应效率,与前人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3
  • HTML全文浏览数:  123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7-06-15

Cu-Ag协同表面改性TiO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铜仁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铜仁,554300
  •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广州,510006
  • 铜仁学院大数据学院,铜仁,554300

摘要: 因在温室气体的降解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改性来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由于催化反应主要发生在材料表面,因此对材料表面的改性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金属Ag,Cu单掺杂及协同掺杂TiO2(001)和(101)表面不同位置,通过形成能的比较获得了最稳定的晶体结构.通过对能带及态密度的对比得出:离子掺杂(001)表面所形成的活性基团的氧化性较(101)面更强,利于光催化氧化性能的提升;表面协同掺杂较单掺杂具有更强的光响应效率,与前人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