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效弹性模量的微裂纹-超声波非线性作用多阶段模型

上一篇

下一篇

杨斌, 魏烁, 史开元. 2017: 基于等效弹性模量的微裂纹-超声波非线性作用多阶段模型, 物理学报, 66(13): 151-161. doi: 10.7498/aps.66.134301
引用本文: 杨斌, 魏烁, 史开元. 2017: 基于等效弹性模量的微裂纹-超声波非线性作用多阶段模型, 物理学报, 66(13): 151-161. doi: 10.7498/aps.66.134301
Yang Bin, Wei Shuo, Shi Kai-Yuan. 2017: Modelling of multi-stage nonlinear interaction of micro-crack and ultrasonic based on equivalent elastic modulus, Acta Physica Sinica, 66(13): 151-161. doi: 10.7498/aps.66.134301
Citation: Yang Bin, Wei Shuo, Shi Kai-Yuan. 2017: Modelling of multi-stage nonlinear interaction of micro-crack and ultrasonic based on equivalent elastic modulus, Acta Physica Sinica, 66(13): 151-161. doi: 10.7498/aps.66.134301

基于等效弹性模量的微裂纹-超声波非线性作用多阶段模型

Modelling of multi-stage nonlinear interaction of micro-crack and ultrasonic based on equivalent elastic modulus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弹性模量的微裂纹-超声波非线性作用多阶段模型.该模型将微裂纹微观层面的界面几何特征和宏观层面的界面相对运动统一为介观单元弹性模量的变化,利用等效弹性模量表征损伤区域的"应力-应变",然后利用分段函数来描述微裂纹-超声波非线性相互作用,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波动方程进行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获得了超声波在经过微裂纹后传播的非线性波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相比于双线性刚度模型、接触面模型,能更好地体现一个谐波周期内超声波经过微裂纹损伤区域时波形会发生畸变.同时,仿真实验还分析了裂纹倾角、裂纹长度和超声波激励幅值对超声波经过微裂纹后产生的二次和三次谐波的幅值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了该模型的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阶段模型与实验测试均能较好地体现微裂纹-超声波非线性作用产生的二次谐波信号,且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为开展超声波非线性效应定量检测微裂纹提供了一种新的仿真手段.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5
  • HTML全文浏览数:  145
  • PDF下载数:  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7-07-15

基于等效弹性模量的微裂纹-超声波非线性作用多阶段模型

  • 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北京 100083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弹性模量的微裂纹-超声波非线性作用多阶段模型.该模型将微裂纹微观层面的界面几何特征和宏观层面的界面相对运动统一为介观单元弹性模量的变化,利用等效弹性模量表征损伤区域的"应力-应变",然后利用分段函数来描述微裂纹-超声波非线性相互作用,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波动方程进行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获得了超声波在经过微裂纹后传播的非线性波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相比于双线性刚度模型、接触面模型,能更好地体现一个谐波周期内超声波经过微裂纹损伤区域时波形会发生畸变.同时,仿真实验还分析了裂纹倾角、裂纹长度和超声波激励幅值对超声波经过微裂纹后产生的二次和三次谐波的幅值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了该模型的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阶段模型与实验测试均能较好地体现微裂纹-超声波非线性作用产生的二次谐波信号,且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为开展超声波非线性效应定量检测微裂纹提供了一种新的仿真手段.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