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开口膜泡形状转变的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梁月凤, 张劭光. 2017: 单开口膜泡形状转变的研究, 物理学报, 66(15): 334-344. doi: 10.7498/aps.66.158701
引用本文: 梁月凤, 张劭光. 2017: 单开口膜泡形状转变的研究, 物理学报, 66(15): 334-344. doi: 10.7498/aps.66.158701
Liang Yue-Feng, Zhang Shao-Guang. 2017: Shape transformations of opening-up vesicles with one hole?, Acta Physica Sinica, 66(15): 334-344. doi: 10.7498/aps.66.158701
Citation: Liang Yue-Feng, Zhang Shao-Guang. 2017: Shape transformations of opening-up vesicles with one hole?, Acta Physica Sinica, 66(15): 334-344. doi: 10.7498/aps.66.158701

单开口膜泡形状转变的研究

Shape transformations of opening-up vesicles with one hole?

  • 摘要: 基于双层耦合模型,先通过求解无黏附能情况下满足给定边界条件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组,找到了约化面积差?a稍大于1的内凹开口形状解,并发现以往Umeda和Suezaki(2005 Phys.Rev.E 71011913给出的杯形解是对应?a<1的另一支解,该支解在?a趋于1时开口是外凸的.进而在无黏附能和有黏附能的情况下对开口膜泡的两支解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a=1附近这两支解之间有一个间隙,在该间隙内不存在开口解.随着黏附半径的增大,该间隙的位置较缓慢地向右移动.在?a=1附近,在无黏附能时的闭合形状只有球形一个解,而在有黏附能的情况下,闭合形状在1附近的一个区间内都有解.在无黏附及有黏附情况下的计算结果都表明这两支开口解及闭合形状属于不同的分支,它们之间不能连续演化.在间隙右侧的这一支解随着?a的增大可以通过自交形状连续地演化到开口哑铃形.在有黏附的情况下,在?a参数空间,同一支解会发生折叠,即出现同一?a值对应多个解(形状)的情况,这在以往双层耦合模型的计算中没有出现过.讨论了?a对无黏附和有黏附开口膜泡的形状和能量的影响.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9
  • HTML全文浏览数:  261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单开口膜泡形状转变的研究

  •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西安,710119

摘要: 基于双层耦合模型,先通过求解无黏附能情况下满足给定边界条件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组,找到了约化面积差?a稍大于1的内凹开口形状解,并发现以往Umeda和Suezaki(2005 Phys.Rev.E 71011913给出的杯形解是对应?a<1的另一支解,该支解在?a趋于1时开口是外凸的.进而在无黏附能和有黏附能的情况下对开口膜泡的两支解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a=1附近这两支解之间有一个间隙,在该间隙内不存在开口解.随着黏附半径的增大,该间隙的位置较缓慢地向右移动.在?a=1附近,在无黏附能时的闭合形状只有球形一个解,而在有黏附能的情况下,闭合形状在1附近的一个区间内都有解.在无黏附及有黏附情况下的计算结果都表明这两支开口解及闭合形状属于不同的分支,它们之间不能连续演化.在间隙右侧的这一支解随着?a的增大可以通过自交形状连续地演化到开口哑铃形.在有黏附的情况下,在?a参数空间,同一支解会发生折叠,即出现同一?a值对应多个解(形状)的情况,这在以往双层耦合模型的计算中没有出现过.讨论了?a对无黏附和有黏附开口膜泡的形状和能量的影响.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