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贝毒素电喷雾质谱负离子模式分析特征

上一篇

下一篇

李兆永, 陈军辉, 王帅, 张茹潭, 史倩, 郑立, 王小如. 2014: 麻痹性贝毒素电喷雾质谱负离子模式分析特征, 质谱学报, 35(1): 8-15. doi: 10.7538/zpxb.2014.35.01.0008
引用本文: 李兆永, 陈军辉, 王帅, 张茹潭, 史倩, 郑立, 王小如. 2014: 麻痹性贝毒素电喷雾质谱负离子模式分析特征, 质谱学报, 35(1): 8-15. doi: 10.7538/zpxb.2014.35.01.0008
LI Zhao-yong, CHEN Jun-hui, WANG Shuai, ZHANG Ru-tan, SHI Qian, ZHENG Li, WANG Xiao-ru. 2014: MS Characteristic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s Detected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n Negative Ion Mode, Journal of Chinese Mass Spectrometry Society, 35(1): 8-15. doi: 10.7538/zpxb.2014.35.01.0008
Citation: LI Zhao-yong, CHEN Jun-hui, WANG Shuai, ZHANG Ru-tan, SHI Qian, ZHENG Li, WANG Xiao-ru. 2014: MS Characteristic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s Detected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n Negative Ion Mode, Journal of Chinese Mass Spectrometry Society, 35(1): 8-15. doi: 10.7538/zpxb.2014.35.01.0008

麻痹性贝毒素电喷雾质谱负离子模式分析特征

MS Characteristic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s Detected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n Negative Ion Mode

  • 摘要: 利用多级质谱技术对8种常见麻痹性贝毒素(GTX1,GTX 4,GTX2,GTX 3,dcGTX2,dcGTX3,C1和C2)在电喷雾质谱负离子模式下的分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种目标化合物在一级质谱分析过程中均易失去1个H,形成准分子离子[M-H]峰(基峰);在二级质谱分析过程中,各化合物的母离子([M-H]-)主要通过丢失-H2O和-NHCO等中性碎片,形成稳定的特征子离子峰,并且同分异构体的二级质谱图有差异,可为含硫麻痹性贝毒素的二级质谱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依据.此外,对各目标化合物二级质谱的主要碎片峰进行三级质谱分析,对产生的主要特征碎片峰进行归属,并推测裂解途径.本研究可为电喷雾质谱在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含硫麻痹性贝毒素提供参考和依据.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96
  • HTML全文浏览数:  69
  • PDF下载数:  27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02-28

麻痹性贝毒素电喷雾质谱负离子模式分析特征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061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061;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061;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 利用多级质谱技术对8种常见麻痹性贝毒素(GTX1,GTX 4,GTX2,GTX 3,dcGTX2,dcGTX3,C1和C2)在电喷雾质谱负离子模式下的分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种目标化合物在一级质谱分析过程中均易失去1个H,形成准分子离子[M-H]峰(基峰);在二级质谱分析过程中,各化合物的母离子([M-H]-)主要通过丢失-H2O和-NHCO等中性碎片,形成稳定的特征子离子峰,并且同分异构体的二级质谱图有差异,可为含硫麻痹性贝毒素的二级质谱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依据.此外,对各目标化合物二级质谱的主要碎片峰进行三级质谱分析,对产生的主要特征碎片峰进行归属,并推测裂解途径.本研究可为电喷雾质谱在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含硫麻痹性贝毒素提供参考和依据.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