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窗射频放电单光子电离质谱在线监测氯苯的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齐雅晨, 刘巍, 蒋吉春, 王卫国, 李庆运, 田地, 侯可勇, 李海洋. 2015: 无窗射频放电单光子电离质谱在线监测氯苯的研究, 质谱学报, 36(6): 506-512. doi: 10.7538/zpxb.2015.36.06.0506
引用本文: 齐雅晨, 刘巍, 蒋吉春, 王卫国, 李庆运, 田地, 侯可勇, 李海洋. 2015: 无窗射频放电单光子电离质谱在线监测氯苯的研究, 质谱学报, 36(6): 506-512. doi: 10.7538/zpxb.2015.36.06.0506
2015: On-Line Analysis of Cholrobenzenes by Windowless RF Discharge Signal Photon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er, Journal of Chinese Mass Spectrometry Society, 36(6): 506-512. doi: 10.7538/zpxb.2015.36.06.0506
Citation: 2015: On-Line Analysis of Cholrobenzenes by Windowless RF Discharge Signal Photon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er, Journal of Chinese Mass Spectrometry Society, 36(6): 506-512. doi: 10.7538/zpxb.2015.36.06.0506

无窗射频放电单光子电离质谱在线监测氯苯的研究

On-Line Analysis of Cholrobenzenes by Windowless RF Discharge Signal Photon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er

  • 摘要: 氯苯类化合物是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的主要前生体之一,可以作为二噁英在线监测的指示物.本工作采用自行研制的高光子密度的无窗射频放电单光子软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结合自动富集解析系统对垃圾焚烧烟气中低浓度的氯苯类化合物的在线快速检测进行研究.以氪气为放电气体的无窗射频放电光电离源,替代了商品化的真空紫外(VUV)灯光电离源,既提高了光子的发射效率,又避免了光窗污染.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个检测周期内(36 min),采用填装200 mg Tenax TA的吸附管对样品预富集10 min,一氯苯、1,3-二氯苯、1,2,4-三氯苯3种物质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50、0.64~65、0.8~80 ng/L,检测限分别达到6.4、9.7、15.2 pg/L(S/N> 10);在6h连续监测结果中,3种氯苯类化合物的信号强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7.5%、5.8%、11.1%.该仪器对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主要前生体的在线监测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该方法可为氯苯类化合物的在线自动化检测奠定基础.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0
  • HTML全文浏览数:  122
  • PDF下载数:  27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5-12-28

无窗射频放电单光子电离质谱在线监测氯苯的研究

  •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6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3
  •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6;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 氯苯类化合物是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的主要前生体之一,可以作为二噁英在线监测的指示物.本工作采用自行研制的高光子密度的无窗射频放电单光子软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结合自动富集解析系统对垃圾焚烧烟气中低浓度的氯苯类化合物的在线快速检测进行研究.以氪气为放电气体的无窗射频放电光电离源,替代了商品化的真空紫外(VUV)灯光电离源,既提高了光子的发射效率,又避免了光窗污染.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个检测周期内(36 min),采用填装200 mg Tenax TA的吸附管对样品预富集10 min,一氯苯、1,3-二氯苯、1,2,4-三氯苯3种物质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50、0.64~65、0.8~80 ng/L,检测限分别达到6.4、9.7、15.2 pg/L(S/N> 10);在6h连续监测结果中,3种氯苯类化合物的信号强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7.5%、5.8%、11.1%.该仪器对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主要前生体的在线监测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该方法可为氯苯类化合物的在线自动化检测奠定基础.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