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原理新论 ——兼述地震预测的科学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陆坤权, 曹则贤. 2018: 地震原理新论 ——兼述地震预测的科学基础, 物理, 47(4): 211-229. doi: 10.7693/wl20180402
引用本文: 陆坤权, 曹则贤. 2018: 地震原理新论 ——兼述地震预测的科学基础, 物理, 47(4): 211-229. doi: 10.7693/wl20180402
LU Kun-Quan, CAO Ze-Xian. 2018: On the novel principle of earthquake and its predictability, Physics, 47(4): 211-229. doi: 10.7693/wl20180402
Citation: LU Kun-Quan, CAO Ze-Xian. 2018: On the novel principle of earthquake and its predictability, Physics, 47(4): 211-229. doi: 10.7693/wl20180402

地震原理新论 ——兼述地震预测的科学基础

On the novel principle of earthquake and its predictability

  • 摘要: 地震是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地震预测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的科学问题.然而,地震机理还远未认识清楚,当前国际地震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地震是不可预测的.本文以物理学的新观念为基础,从新的视角研究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提出了对地震原理的新认识,剖析了地震不可预测论的错误.地震不可预测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对地震原理的不正确认识以及对自组织临界性的误解.地震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特征,表明不可能对地震作中长期预测,但短期预测应是可能的.成功预测的前提包括:对地震原理的正确认识,获得足够的特征前兆信息,并且掌握相关的地质资料.传统地震学基于固体连续介质理论,认为地震是地壳岩石的脆性破裂造成,用所谓"弹性回跳"来表述地震发生机制.此观点与实际观测严重不符,无法解释诸多地震现象,自然也不能正确地获取和理解地震前兆信息,因而得出地震不可预测的结论.作者根据地壳由岩石层块和其间断层泥组成这一基本事实,将地壳作为离散态体系处理,用颗粒物理原理认识地震孕育过程.获得的认识是:构造力以力链的方式传播,岩块以滞滑移动的方式运动.另一方面,在认真分析地壳岩石强度和构造作用力随深度分布规律基础上,提出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是岩石的塑性滑移和岩块运动的堵塞—解堵塞转变.对地震原理这些新认识,可解释传统地震学无法理解的很多地震学现象,例如,消解了传统的"弹性回跳"原理所遭遇的"热流佯谬",解释了深源地震的成因等.基于对地震原理的新认识,提出了如何正确获取地震前兆信息,实现地震短期预测的途径.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58
  • HTML全文浏览数:  212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8-04-12

地震原理新论 ——兼述地震预测的科学基础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 北京 100190

摘要: 地震是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地震预测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的科学问题.然而,地震机理还远未认识清楚,当前国际地震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地震是不可预测的.本文以物理学的新观念为基础,从新的视角研究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提出了对地震原理的新认识,剖析了地震不可预测论的错误.地震不可预测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对地震原理的不正确认识以及对自组织临界性的误解.地震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特征,表明不可能对地震作中长期预测,但短期预测应是可能的.成功预测的前提包括:对地震原理的正确认识,获得足够的特征前兆信息,并且掌握相关的地质资料.传统地震学基于固体连续介质理论,认为地震是地壳岩石的脆性破裂造成,用所谓"弹性回跳"来表述地震发生机制.此观点与实际观测严重不符,无法解释诸多地震现象,自然也不能正确地获取和理解地震前兆信息,因而得出地震不可预测的结论.作者根据地壳由岩石层块和其间断层泥组成这一基本事实,将地壳作为离散态体系处理,用颗粒物理原理认识地震孕育过程.获得的认识是:构造力以力链的方式传播,岩块以滞滑移动的方式运动.另一方面,在认真分析地壳岩石强度和构造作用力随深度分布规律基础上,提出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是岩石的塑性滑移和岩块运动的堵塞—解堵塞转变.对地震原理这些新认识,可解释传统地震学无法理解的很多地震学现象,例如,消解了传统的"弹性回跳"原理所遭遇的"热流佯谬",解释了深源地震的成因等.基于对地震原理的新认识,提出了如何正确获取地震前兆信息,实现地震短期预测的途径.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