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天文中的自适应光学

上一篇

下一篇

冯麓, 张玉佩, 宋菲君, 薛随建, 沈志侠, 郭广妍. 2018: 夜天文中的自适应光学, 物理, 47(6): 355-366. doi: 10.7693/wl20180602
引用本文: 冯麓, 张玉佩, 宋菲君, 薛随建, 沈志侠, 郭广妍. 2018: 夜天文中的自适应光学, 物理, 47(6): 355-366. doi: 10.7693/wl20180602
FENG Lu, ZHANG Yu-Pei, SONG Fei-Jun, XUE Sui-Jian, SHEN Zhi-Xia, GUO Guang-Yan. 2018: Adaptive optics for night astronomy, Physics, 47(6): 355-366. doi: 10.7693/wl20180602
Citation: FENG Lu, ZHANG Yu-Pei, SONG Fei-Jun, XUE Sui-Jian, SHEN Zhi-Xia, GUO Guang-Yan. 2018: Adaptive optics for night astronomy, Physics, 47(6): 355-366. doi: 10.7693/wl20180602

夜天文中的自适应光学

Adaptive optics for night astronomy

  • 摘要: 自1989年自适应光学首次在地基天文望远镜上成功实现衍射极限的天文观测以来,自适应光学系统已逐渐发展成为地基大口径天文望远镜必备的仪器之一.由于当今夜天文观测对仪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为了提高夜天文观测中的适用性,自适应光学系统近20年来也在不断发展,涌现出多种新型自适应光学系统,如激光导星自适应光学系统、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极限自适应光学系统、近地层自适应光学系统等.尽管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性能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其局限性.文章分析了目前国际上已有自适应光学系统,探讨近年来夜天文当中应用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及相关进展.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3
  • HTML全文浏览数:  75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8-06-12

夜天文中的自适应光学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北京 100012
  •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杭州 310018
  • 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0;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北京 100094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北京 100094

摘要: 自1989年自适应光学首次在地基天文望远镜上成功实现衍射极限的天文观测以来,自适应光学系统已逐渐发展成为地基大口径天文望远镜必备的仪器之一.由于当今夜天文观测对仪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为了提高夜天文观测中的适用性,自适应光学系统近20年来也在不断发展,涌现出多种新型自适应光学系统,如激光导星自适应光学系统、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极限自适应光学系统、近地层自适应光学系统等.尽管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性能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其局限性.文章分析了目前国际上已有自适应光学系统,探讨近年来夜天文当中应用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及相关进展.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