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与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房栋梁. 2024: 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与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物理, 53(5): 310-316. doi: 10.7693/wl20240503
引用本文: 房栋梁. 2024: 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与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物理, 53(5): 310-316. doi: 10.7693/wl20240503
Fang Dong-Liang. 2024: Neutrinoless double-beta decay and new physics 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 Physics, 53(5): 310-316. doi: 10.7693/wl20240503
Citation: Fang Dong-Liang. 2024: Neutrinoless double-beta decay and new physics 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 Physics, 53(5): 310-316. doi: 10.7693/wl20240503

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与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通讯作者: 房栋梁, email:dlfang@impcas.ac.cn
  •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

Neutrinoless double-beta decay and new physics 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

    Corresponding author: Fang Dong-Liang, email:dlfang@impcas.ac.cn
  • 摘要: 作为自然界中最罕见的过程之一,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是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重要手段。文章将介绍这一过程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对这个过程的精确计算依赖于原子核多体方法,而目前的多体方法的精度还有待提高。不同多体方法得到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定性上可以通过相关模型的缺陷来解释,定量上还缺乏有效的研究。通过有限的实验可观测量来约束衰变的底层机制是理论上的一个重要挑战,目前的可观测量主要是出射电子的性质和原子核的性质,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匮乏。
  • 加载中
  • Fermi E. Z. Phys.,1934,88:161
    Goeppert-Mayer M. Phys. Rev.,1935,48:512
    Elliot S R,Hahn A A,Moe K K. Phys. Rev. Lett.,1986,56:2582
    Furry W H. Phys. Rev.,1939,56:1184
    Doi M,Kotani T,Takasugi E. Prog. Theor. Phys. Suppl.,1985, 83:1
    Feruglio F,Strumia A,Vissani F. Nucl. Phys. B,2002,637:345
    Cirigliano V,Dekens W,De Vries J et al. JHEP,2018,12:097
    Menendez J. J. Phys. G,2018,45:014003
    Fang D L,Faessler A,Simkovic F. Phys. Rev. C,2018,97:045503
    Song L S,Yao J M,Ring P et al. Phys. Rev. C,2017,95:024503
    Barea J,Kotila J,Iachello F. Phys. Rev. C,2015,91:034304
    Rath P K,Chandra R,Chaturvedi K et al. Front. in Phys.,2019, 7:64
    Tomoda T. Nucl. Phys. A,1988,484:635
    Fang D L,Faessler A. Phys. Rev. C,2023,107:01550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6
  • HTML全文浏览数:  186
  • PDF下载数:  5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4-10

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与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通讯作者: 房栋梁, email:dlfang@impcas.ac.cn
  • 1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兰州 730000;
  • 2 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 

摘要: 作为自然界中最罕见的过程之一,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是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重要手段。文章将介绍这一过程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对这个过程的精确计算依赖于原子核多体方法,而目前的多体方法的精度还有待提高。不同多体方法得到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定性上可以通过相关模型的缺陷来解释,定量上还缺乏有效的研究。通过有限的实验可观测量来约束衰变的底层机制是理论上的一个重要挑战,目前的可观测量主要是出射电子的性质和原子核的性质,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匮乏。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