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的老师——纪念何泽慧先生百年诞辰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宇蒨. 2014: 我永远的老师——纪念何泽慧先生百年诞辰, 现代物理知识, 26(1): 20-21.
引用本文: 马宇蒨. 2014: 我永远的老师——纪念何泽慧先生百年诞辰, 现代物理知识, 26(1): 20-21.
Citation:

我永远的老师——纪念何泽慧先生百年诞辰

    通讯作者: 马宇蒨
    Corresponding author:
  • 摘要: 永远的老师我与何泽慧老师的直接接触始于三十多年前——20世纪70年代,我已经记不清是在哪一年了.1974年我因高能物理上马从甘肃的长庆油田调到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始从事接近我专业学科的科研工作.那时我已30岁,从事宇宙线学科的科研工作才刚刚开始,我满腔热情,寻求着一个尽快切入的方式,以弥补岁月带给我的延迟.1976年我接了一个太阳耀斑X射线观测的任务,并初次接触到宇宙伽马暴的研究课题.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以后不久,百废待兴,迎来了1977年国家规划自然科学发展的春天,宇宙线室也不例外,规划着新的宇宙线天体物理的发展方向.当时何泽慧先生任高能所副所长,我不记得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认识了何泽慧先生,什么时候一个什么样的具体任务——是因为1976年的任务,还是因为1977年的学科规划——必须要到图书馆查阅文献,何先生先带着我到了小小的高能所图书馆,然后又约我去中关村的中科院图书馆.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6
  • HTML全文浏览数:  74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12-30

我永远的老师——纪念何泽慧先生百年诞辰

    通讯作者: 马宇蒨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100049

摘要: 永远的老师我与何泽慧老师的直接接触始于三十多年前——20世纪70年代,我已经记不清是在哪一年了.1974年我因高能物理上马从甘肃的长庆油田调到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始从事接近我专业学科的科研工作.那时我已30岁,从事宇宙线学科的科研工作才刚刚开始,我满腔热情,寻求着一个尽快切入的方式,以弥补岁月带给我的延迟.1976年我接了一个太阳耀斑X射线观测的任务,并初次接触到宇宙伽马暴的研究课题.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以后不久,百废待兴,迎来了1977年国家规划自然科学发展的春天,宇宙线室也不例外,规划着新的宇宙线天体物理的发展方向.当时何泽慧先生任高能所副所长,我不记得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认识了何泽慧先生,什么时候一个什么样的具体任务——是因为1976年的任务,还是因为1977年的学科规划——必须要到图书馆查阅文献,何先生先带着我到了小小的高能所图书馆,然后又约我去中关村的中科院图书馆.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