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速降线的挑战

上一篇

下一篇

吴佩萱. 2006: 最速降线的挑战, 现代物理知识, 18(4): 52-54.
引用本文: 吴佩萱. 2006: 最速降线的挑战, 现代物理知识, 18(4): 52-54.
2006: Challenge of Brachistochrone, Modern Physics , 18(4): 52-54.
Citation: 2006: Challenge of Brachistochrone, Modern Physics , 18(4): 52-54.

最速降线的挑战

    通讯作者: 吴佩萱

Challenge of Brachistochrone

    Corresponding author:
  • 摘要: 一、问题的起源与挑战的提出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1630年提出一个分析力学的基本问题:"一个质点在重力作用下,从一个给定点到不在它垂直下方的另一点,如果不计摩擦力,问沿什么曲线滑下所需时间最短",这就是科学史上著名的最速降线问题的起源.8年后,也就是1638年,伽利略经过仔细研究得出了一个答案,他在著作《论两种新科学》中认为此线是圆弧.尽管这个答案并不正确,但是却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2
  • HTML全文浏览数:  48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6-08-18

最速降线的挑战

    通讯作者: 吴佩萱
  • 长江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434023

摘要: 一、问题的起源与挑战的提出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1630年提出一个分析力学的基本问题:"一个质点在重力作用下,从一个给定点到不在它垂直下方的另一点,如果不计摩擦力,问沿什么曲线滑下所需时间最短",这就是科学史上著名的最速降线问题的起源.8年后,也就是1638年,伽利略经过仔细研究得出了一个答案,他在著作《论两种新科学》中认为此线是圆弧.尽管这个答案并不正确,但是却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