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和Na-单电子解离过程的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陈熙萌, 吴翠娥, 刘兆远, 于得洋, 祁中, 王强, 杨治虎, 刘惠萍. 2002: Li-和Na-单电子解离过程的研究,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2): 169-171. doi: 10.3969/j.issn.1007-4627.2002.02.024
引用本文: 陈熙萌, 吴翠娥, 刘兆远, 于得洋, 祁中, 王强, 杨治虎, 刘惠萍. 2002: Li-和Na-单电子解离过程的研究,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2): 169-171. doi: 10.3969/j.issn.1007-4627.2002.02.024
2002: Single Electron Detachment of Li- and Na- in Collision with He, Ne and Ar, Nuclear Physics Review, 19(2): 169-171. doi: 10.3969/j.issn.1007-4627.2002.02.024
Citation: 2002: Single Electron Detachment of Li- and Na- in Collision with He, Ne and Ar, Nuclear Physics Review, 19(2): 169-171. doi: 10.3969/j.issn.1007-4627.2002.02.024

Li-和Na-单电子解离过程的研究

Single Electron Detachment of Li- and Na- in Collision with He, Ne and Ar

  • 摘要: 采用交叉束方法, 利用负离子源产生的3-19 keV的Li-和Na-轰击惰性气体靶He, Ne和Ar, 通过静电偏转和位置灵敏探测器区分碰撞后中性粒子束和负离子束, 测量了不同碰撞系统的中性粒子计数与相应入射负离子计数的比值R(E), 并得到R(E)与入射负离子能量、负离子种类和靶原子种类的关系.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8
  • HTML全文浏览数:  71
  • PDF下载数:  5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2-06-20

Li-和Na-单电子解离过程的研究

  •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代物理系,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代物理系,甘肃,兰州,730000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 采用交叉束方法, 利用负离子源产生的3-19 keV的Li-和Na-轰击惰性气体靶He, Ne和Ar, 通过静电偏转和位置灵敏探测器区分碰撞后中性粒子束和负离子束, 测量了不同碰撞系统的中性粒子计数与相应入射负离子计数的比值R(E), 并得到R(E)与入射负离子能量、负离子种类和靶原子种类的关系.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