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雷达和毫米波云雷达的卷云特性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

卜令兵, 覃艳秋, 吴放, 刘新波, 黄兴友. 2014: 基于激光雷达和毫米波云雷达的卷云特性分析, 强激光与粒子束, null(10): 109003. doi: 10.11884/HPLPB201426.109003
引用本文: 卜令兵, 覃艳秋, 吴放, 刘新波, 黄兴友. 2014: 基于激光雷达和毫米波云雷达的卷云特性分析, 强激光与粒子束, null(10): 109003. doi: 10.11884/HPLPB201426.109003
Bu Lingbing, Qin Yanqiu, Wu Fang, Liu Xinbo, Huang Xingyou. 2014: Analysis of cirrus properties based on micro-pulse lidar and millimeter wave cloud radar,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null(10): 109003. doi: 10.11884/HPLPB201426.109003
Citation: Bu Lingbing, Qin Yanqiu, Wu Fang, Liu Xinbo, Huang Xingyou. 2014: Analysis of cirrus properties based on micro-pulse lidar and millimeter wave cloud radar,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null(10): 109003. doi: 10.11884/HPLPB201426.109003

基于激光雷达和毫米波云雷达的卷云特性分析

Analysis of cirrus properties based on micro-pulse lidar and millimeter wave cloud radar

  • 摘要: 使用美国 ARM计划安徽省寿县站2008年的微脉冲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观测数据对寿县上空卷云的宏观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联合两种雷达观测卷云扩大了卷云的边界轮廓,得到更为全面的卷云信息,结果表明了联合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观测卷云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观测期间寿县上空的卷云个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卷云过程的平均云底高度分布在5~10 km,其中6~7 km 范围所占的频率最大;平均云厚的分布范围为0.25~5 km,其中90.8%分布在0.5~2.5 km;卷云过程持续时间总体上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大呈减少的趋势,持续时间最长为35.5 h,平均为3.6 h,持续时间小于5 h的卷云过程占82.5%。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59
  • HTML全文浏览数:  150
  • PDF下载数:  42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10-30

基于激光雷达和毫米波云雷达的卷云特性分析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

摘要: 使用美国 ARM计划安徽省寿县站2008年的微脉冲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观测数据对寿县上空卷云的宏观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联合两种雷达观测卷云扩大了卷云的边界轮廓,得到更为全面的卷云信息,结果表明了联合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观测卷云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观测期间寿县上空的卷云个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卷云过程的平均云底高度分布在5~10 km,其中6~7 km 范围所占的频率最大;平均云厚的分布范围为0.25~5 km,其中90.8%分布在0.5~2.5 km;卷云过程持续时间总体上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大呈减少的趋势,持续时间最长为35.5 h,平均为3.6 h,持续时间小于5 h的卷云过程占82.5%。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