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调管输入腔开放腔的高频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雷禄容, 范植开, 黄华, 宋法伦, 何琥, 罗雄. 2009: 速调管输入腔开放腔的高频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强激光与粒子束, 21(4): 511-515.
引用本文: 雷禄容, 范植开, 黄华, 宋法伦, 何琥, 罗雄. 2009: 速调管输入腔开放腔的高频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强激光与粒子束, 21(4): 511-515.
Lei Lurong, Fan Zhikai, Huang Hua, Song Falun, He Hu, Luo Xiong. 2009: High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open input cavity for klystron,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21(4): 511-515.
Citation: Lei Lurong, Fan Zhikai, Huang Hua, Song Falun, He Hu, Luo Xiong. 2009: High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open input cavity for klystron,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21(4): 511-515.

速调管输入腔开放腔的高频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High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open input cavity for klystron

  • 摘要: 建立了带输入波导结构的S波段速调管放大器输入腔开放腔模型,利用3维软件对其高频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并对输入腔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已加工的输入腔进行了高频参数的冷测实验研究,实验中的输入腔结构尺寸与高频分析中的完全相同,实验结果与高频分析结果一致.用3维PIC程序对电子束经过该输入腔后的束流调制以及注入微波的吸收情况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输入腔与微波注入波导匹配很好,注入微波能被电子束和谐振腔全部吸收,在输入腔间隙后37 cm处得到了13%的基波电流调制深度.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77
  • HTML全文浏览数:  20
  • PDF下载数:  1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9-04-30

速调管输入腔开放腔的高频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

摘要: 建立了带输入波导结构的S波段速调管放大器输入腔开放腔模型,利用3维软件对其高频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并对输入腔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已加工的输入腔进行了高频参数的冷测实验研究,实验中的输入腔结构尺寸与高频分析中的完全相同,实验结果与高频分析结果一致.用3维PIC程序对电子束经过该输入腔后的束流调制以及注入微波的吸收情况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输入腔与微波注入波导匹配很好,注入微波能被电子束和谐振腔全部吸收,在输入腔间隙后37 cm处得到了13%的基波电流调制深度.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