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与非组件式热阴极的热特性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

胡太康, 俞世吉, 孟鸣凤, 丁耀根. 2007: 组件与非组件式热阴极的热特性分析,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3): 477-482.
引用本文: 胡太康, 俞世吉, 孟鸣凤, 丁耀根. 2007: 组件与非组件式热阴极的热特性分析,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3): 477-482.
HU Tai-kang, YU Shi-ji, MENG Min-feng, DING Yao-gen. 2007: Thermal analysis of assembly and non-assembly cathodes,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19(3): 477-482.
Citation: HU Tai-kang, YU Shi-ji, MENG Min-feng, DING Yao-gen. 2007: Thermal analysis of assembly and non-assembly cathodes,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19(3): 477-482.

组件与非组件式热阴极的热特性分析

Thermal analysis of assembly and non-assembly cathodes

  • 摘要: 利用ANSYS软件研究了组件式热阴极与非组件式热阴极在阴极温度分布和启动时间等特性上的异同,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组件与非组件式结构的阴极表面温度分布都十分均匀,组件式阴极钼筒外表面的温差与热子输入功率成正比;组件式阴极的钼筒外温度、阴极温度高于非组件式的,而热子温度明显低于非组件式的,但非组件式阴极启动更快;非组件式阴极通过增加阴极下表面发射率可以显著升高阴极温度,增加热子发射率可以显著降低热子温度,从而热性能也能达到与组件式阴极相近水准.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8
  • HTML全文浏览数:  34
  • PDF下载数:  15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7-03-30

组件与非组件式热阴极的热特性分析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要: 利用ANSYS软件研究了组件式热阴极与非组件式热阴极在阴极温度分布和启动时间等特性上的异同,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组件与非组件式结构的阴极表面温度分布都十分均匀,组件式阴极钼筒外表面的温差与热子输入功率成正比;组件式阴极的钼筒外温度、阴极温度高于非组件式的,而热子温度明显低于非组件式的,但非组件式阴极启动更快;非组件式阴极通过增加阴极下表面发射率可以显著升高阴极温度,增加热子发射率可以显著降低热子温度,从而热性能也能达到与组件式阴极相近水准.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