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mm二次谐波回旋速调管谐振腔设计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雷朝军, 喻胜. 2006: 8 mm二次谐波回旋速调管谐振腔设计研究, 强激光与粒子束, 18(11): 1893-1897.
引用本文: 雷朝军, 喻胜. 2006: 8 mm二次谐波回旋速调管谐振腔设计研究, 强激光与粒子束, 18(11): 1893-1897.
LEI Chao-jun, YU Sheng. 2006: Cavity for 8 mm second-harmonic gyroklystron amplifier,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18(11): 1893-1897.
Citation: LEI Chao-jun, YU Sheng. 2006: Cavity for 8 mm second-harmonic gyroklystron amplifier,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18(11): 1893-1897.

8 mm二次谐波回旋速调管谐振腔设计研究

Cavity for 8 mm second-harmonic gyroklystron amplifier

  • 摘要: 结合回旋速调管研究的相关理论,考虑到高次谐波工作时带来的模式竞争,以及注-波互作用的耦合关系,讨论了半径、腔长、杂模抑制以及腔内媒质涂层的介电参量等诸多因数影响的情况下,如何设计二次谐波回旋速调管谐振腔的问题.结合设计方案建模,优化设计出了5个适于8 mm二次谐波工作的谐振腔,通过漂移段连接成两种高频结构,其中一种结构在注-波互作用非线性模拟中取得了251kW的输出功率,电子效率23.9%,增益27.2dB,3dB带宽大于0.4%;另一种结构初步取了246kW的输出功率,其它参数正在测试之中.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2
  • HTML全文浏览数:  84
  • PDF下载数:  1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6-11-30

8 mm二次谐波回旋速调管谐振腔设计研究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成都,610054
  •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成都,610054

摘要: 结合回旋速调管研究的相关理论,考虑到高次谐波工作时带来的模式竞争,以及注-波互作用的耦合关系,讨论了半径、腔长、杂模抑制以及腔内媒质涂层的介电参量等诸多因数影响的情况下,如何设计二次谐波回旋速调管谐振腔的问题.结合设计方案建模,优化设计出了5个适于8 mm二次谐波工作的谐振腔,通过漂移段连接成两种高频结构,其中一种结构在注-波互作用非线性模拟中取得了251kW的输出功率,电子效率23.9%,增益27.2dB,3dB带宽大于0.4%;另一种结构初步取了246kW的输出功率,其它参数正在测试之中.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