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电磁脉冲对架空电力线的耦合效应

上一篇

下一篇

任合明, 周璧华, 余同彬, 王钊. 2005: 雷电电磁脉冲对架空电力线的耦合效应, 强激光与粒子束, 17(10): 1539-1543.
引用本文: 任合明, 周璧华, 余同彬, 王钊. 2005: 雷电电磁脉冲对架空电力线的耦合效应, 强激光与粒子束, 17(10): 1539-1543.
REN He-ming, ZHOU Bi-hua, YU Tong-bin, WANG Zhao. 2005: Coupling effects of LEMP on aerial multiconductor power lines,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17(10): 1539-1543.
Citation: REN He-ming, ZHOU Bi-hua, YU Tong-bin, WANG Zhao. 2005: Coupling effects of LEMP on aerial multiconductor power lines,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17(10): 1539-1543.

雷电电磁脉冲对架空电力线的耦合效应

Coupling effects of LEMP on aerial multiconductor power lines

  • 摘要: 从传输线模型出发,通过建立雷电回击通道、大地和电力线系统一体化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得出雷电回击电流的近场分布,将场值代入离散的传输线方程后,计算了架空电力线终端的感应过电压.通过对多导体架空线和单导体线终端感应过电压的分析,发现由于其它导体的存在,多导体系统中单根导体两端的感应电压峰值比相同高度处单一导体两端的感应电压峰值低10%~20%;并且对于垂直导体结构,最小感应电压产生在距离地面最近的导体上;而对于水平导体结构,最小感应电压产生在中间导体上.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24
  • HTML全文浏览数:  38
  • PDF下载数:  10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5-10-30

雷电电磁脉冲对架空电力线的耦合效应

  • 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电磁脉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7
  • 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

摘要: 从传输线模型出发,通过建立雷电回击通道、大地和电力线系统一体化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得出雷电回击电流的近场分布,将场值代入离散的传输线方程后,计算了架空电力线终端的感应过电压.通过对多导体架空线和单导体线终端感应过电压的分析,发现由于其它导体的存在,多导体系统中单根导体两端的感应电压峰值比相同高度处单一导体两端的感应电压峰值低10%~20%;并且对于垂直导体结构,最小感应电压产生在距离地面最近的导体上;而对于水平导体结构,最小感应电压产生在中间导体上.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