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RFL新B1聚束器频率微调系统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

许哲, 石爱民, 王春晓, 任红文. 2005: HIRFL新B1聚束器频率微调系统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强激光与粒子束, 17(10): 1577-1580.
引用本文: 许哲, 石爱民, 王春晓, 任红文. 2005: HIRFL新B1聚束器频率微调系统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强激光与粒子束, 17(10): 1577-1580.
XU Zhe, SHI Ai-min, WANG Chun-xiao, REN Hong-wen. 2005: Designing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tuning system for the new beam buncher B1 at HIRFL,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17(10): 1577-1580.
Citation: XU Zhe, SHI Ai-min, WANG Chun-xiao, REN Hong-wen. 2005: Designing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tuning system for the new beam buncher B1 at HIRFL,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17(10): 1577-1580.

HIRFL新B1聚束器频率微调系统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Designing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tuning system for the new beam buncher B1 at HIRFL

  • 摘要: 频率自动调谐系统是聚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频率调谐系统成功的研制和投入使用达到了使谐振腔体的固有谐振频率在22~54 MHz的范围内自动稳定在输入信号频率上的目的,频率自动微调系统达到了±5×10-6的频率稳定度,解决了由于腔体失谐所造成的高频电压滑落的问题,由此在腔体的加速缝隙间得到稳定的高频电压,保证了聚束器系统的高质量可靠运行.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0
  • HTML全文浏览数:  29
  • PDF下载数:  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5-10-30

HIRFL新B1聚束器频率微调系统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 频率自动调谐系统是聚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频率调谐系统成功的研制和投入使用达到了使谐振腔体的固有谐振频率在22~54 MHz的范围内自动稳定在输入信号频率上的目的,频率自动微调系统达到了±5×10-6的频率稳定度,解决了由于腔体失谐所造成的高频电压滑落的问题,由此在腔体的加速缝隙间得到稳定的高频电压,保证了聚束器系统的高质量可靠运行.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