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散射机制特征的海杂波时变多普勒谱模型

上一篇

下一篇

张金鹏, 张玉石, 李清亮, 吴家骥. 2018: 基于不同散射机制特征的海杂波时变多普勒谱模型, 物理学报, 67(3): 106-116. doi: 10.7498/aps.67.20171612
引用本文: 张金鹏, 张玉石, 李清亮, 吴家骥. 2018: 基于不同散射机制特征的海杂波时变多普勒谱模型, 物理学报, 67(3): 106-116. doi: 10.7498/aps.67.20171612
Zhang Jin-Peng, Zhang Yu-Shi, Li Qing-Liang, Wu Jia-Ji. 2018: A time-varying Doppler spectrum model of radar sea clutter based on different scattering mechanisms, Acta Physica Sinica, 67(3): 106-116. doi: 10.7498/aps.67.20171612
Citation: Zhang Jin-Peng, Zhang Yu-Shi, Li Qing-Liang, Wu Jia-Ji. 2018: A time-varying Doppler spectrum model of radar sea clutter based on different scattering mechanisms, Acta Physica Sinica, 67(3): 106-116. doi: 10.7498/aps.67.20171612

基于不同散射机制特征的海杂波时变多普勒谱模型

A time-varying Doppler spectrum model of radar sea clutter based on different scattering mechanisms

  • 摘要: 海杂波的多普勒谱建模对采用多普勒处理技术的雷达进行有效的海杂波抑制和目标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考虑Bragg,白冠和破碎波三种散射机制对应的多普勒谱分量的特征,对三种谱分量的频移和展宽进行分离,并引入附加速度频移量,提出了基于不同散射机制特征的雷达海杂波时变多普勒谱模型.该模型假设谱强度为受观测时间区间影响的随机变量,能够同时适用于平均多普勒谱与短时多普勒谱建模.通过分别对黄海海域实测的岸基P,S波段海杂波平均多普勒谱与短时多普勒谱建模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相对传统模型的建模精度更高,尤其体现在短时谱的观测时间较长和平均谱形式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建模误差显著减小.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7
  • HTML全文浏览数:  128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8-02-15

基于不同散射机制特征的海杂波时变多普勒谱模型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10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西安 710071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10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西安,710071

摘要: 海杂波的多普勒谱建模对采用多普勒处理技术的雷达进行有效的海杂波抑制和目标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考虑Bragg,白冠和破碎波三种散射机制对应的多普勒谱分量的特征,对三种谱分量的频移和展宽进行分离,并引入附加速度频移量,提出了基于不同散射机制特征的雷达海杂波时变多普勒谱模型.该模型假设谱强度为受观测时间区间影响的随机变量,能够同时适用于平均多普勒谱与短时多普勒谱建模.通过分别对黄海海域实测的岸基P,S波段海杂波平均多普勒谱与短时多普勒谱建模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相对传统模型的建模精度更高,尤其体现在短时谱的观测时间较长和平均谱形式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建模误差显著减小.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