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载波微放电阈值的粒子模拟及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

王新波, 张小宁, 李韵, 崔万照, 张洪太, 李永东, 王洪广, 翟永贵, 刘纯亮. 2017: 多载波微放电阈值的粒子模拟及分析, 物理学报, 66(15): 290-299. doi: 10.7498/aps.66.157901
引用本文: 王新波, 张小宁, 李韵, 崔万照, 张洪太, 李永东, 王洪广, 翟永贵, 刘纯亮. 2017: 多载波微放电阈值的粒子模拟及分析, 物理学报, 66(15): 290-299. doi: 10.7498/aps.66.157901
Wang Xin-Bo, Zhang Xiao-Ning, Li Yun, Cui Wan-Zhao, Zhang Hong-Tai, Li Yong-Dong, Wang Hong-Guang, Zhai Yong-Gui, Liu Chun-Liang. 2017: Particl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reshold for multicarrier multipactor?, Acta Physica Sinica, 66(15): 290-299. doi: 10.7498/aps.66.157901
Citation: Wang Xin-Bo, Zhang Xiao-Ning, Li Yun, Cui Wan-Zhao, Zhang Hong-Tai, Li Yong-Dong, Wang Hong-Guang, Zhai Yong-Gui, Liu Chun-Liang. 2017: Particl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reshold for multicarrier multipactor?, Acta Physica Sinica, 66(15): 290-299. doi: 10.7498/aps.66.157901

多载波微放电阈值的粒子模拟及分析

Particl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reshold for multicarrier multipactor?

  • 摘要: 多载波微放电阈值的准确分析对于空间大功率微波系统的长期可靠性至关重要.近年来,一种源于多载波包络周期间少量剩余电子累积的"长周期"微放电机制引发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普遍认为,相对源于单个周期内电子累积的"周期内"微放电,"长周期"微放电应该被优先激发、具有更低的阈值.但依据长周期微放电判据分析所得的阈值显著高于实验结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与实验系统可比拟的微放电判据,在相同多载波信号激励、相微波部件条件下,对微放电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粒子模拟,分析了多载波微放电、特别是周期内微放电的行为特性和发生条件,有效地解释了实验结果.本文的粒子模拟结果表明,给定微波部件被优先激发的多载波微放电类型取决于载波频率的配置,长周期微放电并非一定被优先激发,这是导致基于长周期微放电判据分析所得阈值显著高于实验结果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以上结论对于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的多载波微放电全局阈值评估和抑制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38
  • HTML全文浏览数:  335
  • PDF下载数:  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7-08-15

多载波微放电阈值的粒子模拟及分析

  •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物理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49;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100
  •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物理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49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100

摘要: 多载波微放电阈值的准确分析对于空间大功率微波系统的长期可靠性至关重要.近年来,一种源于多载波包络周期间少量剩余电子累积的"长周期"微放电机制引发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普遍认为,相对源于单个周期内电子累积的"周期内"微放电,"长周期"微放电应该被优先激发、具有更低的阈值.但依据长周期微放电判据分析所得的阈值显著高于实验结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与实验系统可比拟的微放电判据,在相同多载波信号激励、相微波部件条件下,对微放电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粒子模拟,分析了多载波微放电、特别是周期内微放电的行为特性和发生条件,有效地解释了实验结果.本文的粒子模拟结果表明,给定微波部件被优先激发的多载波微放电类型取决于载波频率的配置,长周期微放电并非一定被优先激发,这是导致基于长周期微放电判据分析所得阈值显著高于实验结果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以上结论对于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的多载波微放电全局阈值评估和抑制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