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管板结构纳秒脉冲放电中时域X射线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侯兴民, 章程, 邱锦涛, 顾建伟, 王瑞雪, 邵涛. 2017: 大气压管板结构纳秒脉冲放电中时域X射线研究, 物理学报, 66(10): 220-228. doi: 10.7498/aps.66.105204
引用本文: 侯兴民, 章程, 邱锦涛, 顾建伟, 王瑞雪, 邵涛. 2017: 大气压管板结构纳秒脉冲放电中时域X射线研究, 物理学报, 66(10): 220-228. doi: 10.7498/aps.66.105204
Hou Xing-Min, Zhang Cheng, Qiu Jin-Tao, Gu Jian-Wei, Wang Rui-Xue, Shao Tao. 2017: Properties of temporal X-ray in nanosecond-pulse discharges with a tube-to-plane gap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cta Physica Sinica, 66(10): 220-228. doi: 10.7498/aps.66.105204
Citation: Hou Xing-Min, Zhang Cheng, Qiu Jin-Tao, Gu Jian-Wei, Wang Rui-Xue, Shao Tao. 2017: Properties of temporal X-ray in nanosecond-pulse discharges with a tube-to-plane gap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cta Physica Sinica, 66(10): 220-228. doi: 10.7498/aps.66.105204

大气压管板结构纳秒脉冲放电中时域X射线研究

Properties of temporal X-ray in nanosecond-pulse discharges with a tube-to-plane gap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 摘要: 纳秒脉冲放电能在大气压下产生高电子能量、高功率密度的低温等离子体,由于经典放电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纳秒脉冲放电中的现象,近年来以高能逃逸电子为基础的纳秒脉冲气体放电理论受到广泛关注.纳秒脉冲放电会产生高能逃逸电子,伴随产生X射线,研究X射线的特性可以间接反映高能逃逸电子的特性.本文利用纳秒脉冲电源在大气压下激励空气放电,通过金刚石光导探测器测量放电产生的X射线,研究不同电极间隙、阳极厚度下和空间不同位置测量的X射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大气压下纳秒脉冲放电能产生上升沿约1 ns,脉宽约2 ns的X射线脉冲,其产生时间与纳秒脉冲电压峰值对应,经计算探测到的X射线能量约为2.3×10-3 J.当增大电极间隙时,探测到的X射线能量减弱,因为增大电极间隙会减小电场强度和逃逸电子数,从而减少阳极的轫致辐射.电极间距大于50 mm后加速减弱,同时放电模式从弥散过渡到电晕.随着阳极厚度增加,阳极后方和放电腔侧面观察窗测得的X射线能量均有所减弱,在阳极后面探测的X射线能量减弱趋势更加明显,这说明X射线主要产生在阳极内表面,因此增加阳极厚度会使穿透阳极薄膜的X射线能量减少.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1
  • HTML全文浏览数:  134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7-05-30

大气压管板结构纳秒脉冲放电中时域X射线研究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39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92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100190

摘要: 纳秒脉冲放电能在大气压下产生高电子能量、高功率密度的低温等离子体,由于经典放电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纳秒脉冲放电中的现象,近年来以高能逃逸电子为基础的纳秒脉冲气体放电理论受到广泛关注.纳秒脉冲放电会产生高能逃逸电子,伴随产生X射线,研究X射线的特性可以间接反映高能逃逸电子的特性.本文利用纳秒脉冲电源在大气压下激励空气放电,通过金刚石光导探测器测量放电产生的X射线,研究不同电极间隙、阳极厚度下和空间不同位置测量的X射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大气压下纳秒脉冲放电能产生上升沿约1 ns,脉宽约2 ns的X射线脉冲,其产生时间与纳秒脉冲电压峰值对应,经计算探测到的X射线能量约为2.3×10-3 J.当增大电极间隙时,探测到的X射线能量减弱,因为增大电极间隙会减小电场强度和逃逸电子数,从而减少阳极的轫致辐射.电极间距大于50 mm后加速减弱,同时放电模式从弥散过渡到电晕.随着阳极厚度增加,阳极后方和放电腔侧面观察窗测得的X射线能量均有所减弱,在阳极后面探测的X射线能量减弱趋势更加明显,这说明X射线主要产生在阳极内表面,因此增加阳极厚度会使穿透阳极薄膜的X射线能量减少.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