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石墨炔衍生物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陈献, 程梅娟, 吴顺情, 朱梓忠. 2017: γ石墨炔衍生物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66(10): 278-285. doi: 10.7498/aps.66.107102
引用本文: 陈献, 程梅娟, 吴顺情, 朱梓忠. 2017: γ石墨炔衍生物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66(10): 278-285. doi: 10.7498/aps.66.107102
Chen Xian, Cheng Mei-Juan, Wu Shun-Qing, Zhu Zi-Zhong. 2017: First-principle study of structure stability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γ graphyne derivatives, Acta Physica Sinica, 66(10): 278-285. doi: 10.7498/aps.66.107102
Citation: Chen Xian, Cheng Mei-Juan, Wu Shun-Qing, Zhu Zi-Zhong. 2017: First-principle study of structure stability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γ graphyne derivatives, Acta Physica Sinica, 66(10): 278-285. doi: 10.7498/aps.66.107102

γ石墨炔衍生物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First-principle study of structure stability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γ graphyne derivatives

  • 摘要: 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γ石墨炔衍生物的结构稳定性、原子构型和电子性质.γ石墨炔衍生物的结构是由碳六元环以及连接六元环间的碳链组成,碳链上的碳原子数为N=1-6.研究结果表明,碳链上碳原子数的奇偶性对γ石墨炔衍生物的结构稳定和相应的原子构型、电子结构性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其奇偶性规律为:当六元环间的碳原子数为奇数时,体系中的碳链均为双键排布,系统呈现金属性;当六元环间的碳原子数为偶数时,系统中的碳链形式为单、三键交替排列,体系为直接带隙的半导体.直接带隙的存在能够促进光电能的高效转换,预示着石墨炔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优势.N=2,4,6的带隙分布在0.94-0.84 eV之间,带隙的大小与碳链上三键的数量和长度有关.研究表明,将碳原子链引入到石墨烯碳六元环之间,通过控制引入的碳原子个数可以调控其金属和半导体电子特性,为设计和制备基于碳原子的可调控s-p杂化的二维材料和纳米电子器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7
  • HTML全文浏览数:  130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7-05-30

γ石墨炔衍生物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厦门大学物理系,半导体光电材料及其高效转换器件协同创新中心,厦门 361005

摘要: 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γ石墨炔衍生物的结构稳定性、原子构型和电子性质.γ石墨炔衍生物的结构是由碳六元环以及连接六元环间的碳链组成,碳链上的碳原子数为N=1-6.研究结果表明,碳链上碳原子数的奇偶性对γ石墨炔衍生物的结构稳定和相应的原子构型、电子结构性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其奇偶性规律为:当六元环间的碳原子数为奇数时,体系中的碳链均为双键排布,系统呈现金属性;当六元环间的碳原子数为偶数时,系统中的碳链形式为单、三键交替排列,体系为直接带隙的半导体.直接带隙的存在能够促进光电能的高效转换,预示着石墨炔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优势.N=2,4,6的带隙分布在0.94-0.84 eV之间,带隙的大小与碳链上三键的数量和长度有关.研究表明,将碳原子链引入到石墨烯碳六元环之间,通过控制引入的碳原子个数可以调控其金属和半导体电子特性,为设计和制备基于碳原子的可调控s-p杂化的二维材料和纳米电子器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