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铁掺杂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的自旋输运性能?

上一篇

下一篇

邓小清, 孙琳, 李春先. 2016: 界面铁掺杂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的自旋输运性能?, 物理学报, 65(6): 345-351. doi: 10.7498/aps.65.068503
引用本文: 邓小清, 孙琳, 李春先. 2016: 界面铁掺杂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的自旋输运性能?, 物理学报, 65(6): 345-351. doi: 10.7498/aps.65.068503
Deng Xiao-Qing, Sun Lin, Li Chun-Xian. 2016: Spin transp ort prop erties for iron-dop ed zigzag-graphene nanoribb ons interface, Acta Physica Sinica, 65(6): 345-351. doi: 10.7498/aps.65.068503
Citation: Deng Xiao-Qing, Sun Lin, Li Chun-Xian. 2016: Spin transp ort prop erties for iron-dop ed zigzag-graphene nanoribb ons interface, Acta Physica Sinica, 65(6): 345-351. doi: 10.7498/aps.65.068503

界面铁掺杂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的自旋输运性能?

Spin transp ort prop erties for iron-dop ed zigzag-graphene nanoribb ons interface

  • 摘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原理系统研究了界面铁掺杂锯齿(zigzag)形石墨烯纳米带的自旋输运性能,首先考虑了宽度为4的锯齿(zigzag)形石墨烯纳米带,构建了4个纳米器件模型,对应于中心散射区的长度分别为N =4,6,8和10个石墨烯单胞的长度,铁掺杂在中心区和电极的界面。发现在铁磁(FM)态,四个器件的β自旋的电流远大于α自旋的电流,产生了自旋过滤现象;而界面铁掺杂的反铁磁态模型,两种电流自旋都很小,无法产生自旋过滤现象;进一步考虑电极的反自旋构型,器件电流显示出明显的自旋过滤效应。探讨了带宽分别为5和6的纳米器件的自旋输运性能,中心散射区的长度为N =6个石墨烯单胞的长度, FM态下器件两种自旋方向的电流值也存在较大的差异,β自旋的电流远大于α自旋电流。这些结果表明:界面铁掺杂能有效调控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的自旋电子,对于设计和发展高极化自旋过滤器件有重要意义。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56
  • HTML全文浏览数:  77
  • PDF下载数:  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6-03-30

界面铁掺杂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的自旋输运性能?

  • 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长沙,410114

摘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原理系统研究了界面铁掺杂锯齿(zigzag)形石墨烯纳米带的自旋输运性能,首先考虑了宽度为4的锯齿(zigzag)形石墨烯纳米带,构建了4个纳米器件模型,对应于中心散射区的长度分别为N =4,6,8和10个石墨烯单胞的长度,铁掺杂在中心区和电极的界面。发现在铁磁(FM)态,四个器件的β自旋的电流远大于α自旋的电流,产生了自旋过滤现象;而界面铁掺杂的反铁磁态模型,两种电流自旋都很小,无法产生自旋过滤现象;进一步考虑电极的反自旋构型,器件电流显示出明显的自旋过滤效应。探讨了带宽分别为5和6的纳米器件的自旋输运性能,中心散射区的长度为N =6个石墨烯单胞的长度, FM态下器件两种自旋方向的电流值也存在较大的差异,β自旋的电流远大于α自旋电流。这些结果表明:界面铁掺杂能有效调控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的自旋电子,对于设计和发展高极化自旋过滤器件有重要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