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高超声速后台阶表面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小虎, 易仕和, 付佳, 陆小革, 何霖. 2015: 二维高超声速后台阶表面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null(5): 054706. doi: 10.7498/aps.64.054706
引用本文: 王小虎, 易仕和, 付佳, 陆小革, 何霖. 2015: 二维高超声速后台阶表面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null(5): 054706. doi: 10.7498/aps.64.054706
Wang Xiao-Hu, Yi Shi-He, Fu Jia, Lu Xiao-Ge, He Lin. 2015: Exp 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urfac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yp ersonic two-dimensional rearward-facing step flow,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5): 054706. doi: 10.7498/aps.64.054706
Citation: Wang Xiao-Hu, Yi Shi-He, Fu Jia, Lu Xiao-Ge, He Lin. 2015: Exp 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urfac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yp ersonic two-dimensional rearward-facing step flow,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5): 054706. doi: 10.7498/aps.64.054706

二维高超声速后台阶表面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Exp 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urfac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yp ersonic two-dimensional rearward-facing step flow

  • 摘要: 高超声速后台阶流动是大气层内高速飞行器发动机设计、表面热防护以及高超声速拦截器红外成像窗口气动光学效应校正等诸多先进高超声速技术研发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类基础流动问题。研究高超声速后台阶流动特性对有效提升飞行器综合性能,进一步掌握高超声速流动机理具有重大基础意义。本文以二维高超声速后台阶流动为研究对象,在KD-01高超声速激波风洞中测量了二维后台阶模型表面传热系数和表面静压,并将实测台阶下游表面传热系数分布同采用高超声速边界层理论所得估计值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使用NPLS技术测量了其中一种实验状态下台阶周围流动结构。研究发现,对于二维高超声速后台阶流动,台阶下游表面传热分布受台阶处边界层外缘流动特性的直接影响;在台阶下游分离区和再附区内,气体黏性占主导作用;在台阶下游远场区域,边界层流动特性趋同于平板边界层;下游边界层基本结构取决于台阶处边界层相对厚度。对高超声速后台阶流动,若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气动热问题,应当使用湍流模型。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1
  • HTML全文浏览数:  137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5-03-15

二维高超声速后台阶表面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 410073

摘要: 高超声速后台阶流动是大气层内高速飞行器发动机设计、表面热防护以及高超声速拦截器红外成像窗口气动光学效应校正等诸多先进高超声速技术研发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类基础流动问题。研究高超声速后台阶流动特性对有效提升飞行器综合性能,进一步掌握高超声速流动机理具有重大基础意义。本文以二维高超声速后台阶流动为研究对象,在KD-01高超声速激波风洞中测量了二维后台阶模型表面传热系数和表面静压,并将实测台阶下游表面传热系数分布同采用高超声速边界层理论所得估计值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使用NPLS技术测量了其中一种实验状态下台阶周围流动结构。研究发现,对于二维高超声速后台阶流动,台阶下游表面传热分布受台阶处边界层外缘流动特性的直接影响;在台阶下游分离区和再附区内,气体黏性占主导作用;在台阶下游远场区域,边界层流动特性趋同于平板边界层;下游边界层基本结构取决于台阶处边界层相对厚度。对高超声速后台阶流动,若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气动热问题,应当使用湍流模型。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