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氙气以及氢氙混合气体形成的团簇的特性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赵家瑞, 李毅飞, 马景龙, 王进光, 黄开, 韩玉晶, 马勇, 闫文超, 李大章, 袁大伟, 李玉同, 张杰, 陈黎明. 2015: 常温下氙气以及氢氙混合气体形成的团簇的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null(4): 042101. doi: 10.7498/aps.64.042101
引用本文: 赵家瑞, 李毅飞, 马景龙, 王进光, 黄开, 韩玉晶, 马勇, 闫文超, 李大章, 袁大伟, 李玉同, 张杰, 陈黎明. 2015: 常温下氙气以及氢氙混合气体形成的团簇的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null(4): 042101. doi: 10.7498/aps.64.042101
Zhao Jia-Rui, Li Yi-Fei, Ma Jing-Long, Wang Jin-Guang, Huang Kai, Han Yu-Jing, Ma Yong, Yan Wen-Chao, Li Da-Zhang, Yuan Da-Wei, Li Yu-Tong, Zhang Jie, Chen Li-Ming. 2015: Characterizations of clusters generated by pure xenon and hydrogen xenon gas mixture at ro om temp erature,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4): 042101. doi: 10.7498/aps.64.042101
Citation: Zhao Jia-Rui, Li Yi-Fei, Ma Jing-Long, Wang Jin-Guang, Huang Kai, Han Yu-Jing, Ma Yong, Yan Wen-Chao, Li Da-Zhang, Yuan Da-Wei, Li Yu-Tong, Zhang Jie, Chen Li-Ming. 2015: Characterizations of clusters generated by pure xenon and hydrogen xenon gas mixture at ro om temp erature,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4): 042101. doi: 10.7498/aps.64.042101

常温下氙气以及氢氙混合气体形成的团簇的特性研究?

Characterizations of clusters generated by pure xenon and hydrogen xenon gas mixture at ro om temp erature

  • 摘要: 利用瑞利散射法可以对团簇的尺寸以及团簇形成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这种方法非常简单易行且对团簇是非破坏性的.通过对纯氙气以及氢氙混合气体形成的团簇的瑞利散射进行测量,研究并分析了瑞利散射强度随时间、初始背压以及气体混合比例的变化,由此估算了在不同情况下形成团簇的平均尺寸.通过获得的氢氙混合气体瑞利散射强度与背压的关系I =(1.5×10?5)P 6.47,发现了混合气体中氢气对氙团簇形成的促进作用,并从热力学和分子间作用力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氢氙混合气体不易于液化这一新现象,为实现高背压下更大尺寸团簇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所获得的结果为今后基于氙团簇的X射线产生实验,以及基于氘氙混合气体的中子产生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8
  • HTML全文浏览数:  238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5-03-02

常温下氙气以及氢氙混合气体形成的团簇的特性研究?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光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
  • 上海交通大学,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0

摘要: 利用瑞利散射法可以对团簇的尺寸以及团簇形成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这种方法非常简单易行且对团簇是非破坏性的.通过对纯氙气以及氢氙混合气体形成的团簇的瑞利散射进行测量,研究并分析了瑞利散射强度随时间、初始背压以及气体混合比例的变化,由此估算了在不同情况下形成团簇的平均尺寸.通过获得的氢氙混合气体瑞利散射强度与背压的关系I =(1.5×10?5)P 6.47,发现了混合气体中氢气对氙团簇形成的促进作用,并从热力学和分子间作用力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氢氙混合气体不易于液化这一新现象,为实现高背压下更大尺寸团簇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所获得的结果为今后基于氙团簇的X射线产生实验,以及基于氘氙混合气体的中子产生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