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气泡与自由水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王树山, 李梅, 马峰. 2014: 爆炸气泡与自由水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 物理学报, null(19): 231-240. doi: 10.7498/aps.63.194703
引用本文: 王树山, 李梅, 马峰. 2014: 爆炸气泡与自由水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 物理学报, null(19): 231-240. doi: 10.7498/aps.63.194703
Wang Shu-Shan, Li Mei, Ma Feng. 2014: Dynamics of the interaction b etween explosion bubble and free surface,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19): 231-240. doi: 10.7498/aps.63.194703
Citation: Wang Shu-Shan, Li Mei, Ma Feng. 2014: Dynamics of the interaction b etween explosion bubble and free surface,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19): 231-240. doi: 10.7498/aps.63.194703

爆炸气泡与自由水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

Dynamics of the interaction b etween explosion bubble and free surface

  • 摘要: 为探究爆炸水幕形态与水下流场变化之间的联系,设计了小当量RDX装药水箱内爆炸实验系统。采用两台高速录像机同步拍摄了气泡和水幕形态的演变过程,获得了三种典型气泡形态和六种典型水幕形态。通过观察气泡-水面-空气之间的流场变化和理论分析,揭示了六种形态水幕的演变规律及其形成机理,并与电火花形成气泡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不同比例深度条件下的气泡横向半径、纵向半径、膨胀时间、脉动周期、气泡边界运动过程等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近水面水下爆炸形成气泡的动力学过程。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3
  • HTML全文浏览数:  73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爆炸气泡与自由水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摘要: 为探究爆炸水幕形态与水下流场变化之间的联系,设计了小当量RDX装药水箱内爆炸实验系统。采用两台高速录像机同步拍摄了气泡和水幕形态的演变过程,获得了三种典型气泡形态和六种典型水幕形态。通过观察气泡-水面-空气之间的流场变化和理论分析,揭示了六种形态水幕的演变规律及其形成机理,并与电火花形成气泡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不同比例深度条件下的气泡横向半径、纵向半径、膨胀时间、脉动周期、气泡边界运动过程等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近水面水下爆炸形成气泡的动力学过程。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