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结电荷转移的密度矩阵理论近似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王鹿霞, 常凯楠. 2014: 异质结电荷转移的密度矩阵理论近似研究*, 物理学报, null(13): 137302. doi: 10.7498/aps.63.137302
引用本文: 王鹿霞, 常凯楠. 2014: 异质结电荷转移的密度矩阵理论近似研究*, 物理学报, null(13): 137302. doi: 10.7498/aps.63.137302
Wang Lu-Xia, Chang Kai-Nan. 2014: Study on electron transfer in a heterogeneous system using a density matrix theory approach,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13): 137302. doi: 10.7498/aps.63.137302
Citation: Wang Lu-Xia, Chang Kai-Nan. 2014: Study on electron transfer in a heterogeneous system using a density matrix theory approach,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13): 137302. doi: 10.7498/aps.63.137302

异质结电荷转移的密度矩阵理论近似研究*

Study on electron transfer in a heterogeneous system using a density matrix theory approach

  • 摘要: 分子半导体组成的异质结构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主要部分,电荷转移效率的提高是太阳能转换效率的关键。在金属纳米粒子与染料分子和半导体TiO2组成的系统中,考虑半导体的晶格结构、电子波函数在晶格边界的反射及金属纳米粒子中的等离激元效应,应用密度矩阵理论研究在光激发分子作用下电荷从分子转移到半导体晶格的动力学过程,采用密度矩阵和波函数相结合的处理方案研究了分子半导体电荷转移过程中的等离激元效应。研究发现金属钠米粒子激发所产生的等离激元可以使电荷从分子到半导体的转移效率提高3个数量级,是提高电荷转移效率的有效手段,且密度矩阵理论与波函数相结合的方法使得计算分子与15 nm尺度的半导体纳米晶体间的电荷转移成为可能,理论分析了表面等离激元的增益作用对电荷转移的影响。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29
  • HTML全文浏览数:  181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07-15

异质结电荷转移的密度矩阵理论近似研究*

  • 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物理系,北京,100083

摘要: 分子半导体组成的异质结构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主要部分,电荷转移效率的提高是太阳能转换效率的关键。在金属纳米粒子与染料分子和半导体TiO2组成的系统中,考虑半导体的晶格结构、电子波函数在晶格边界的反射及金属纳米粒子中的等离激元效应,应用密度矩阵理论研究在光激发分子作用下电荷从分子转移到半导体晶格的动力学过程,采用密度矩阵和波函数相结合的处理方案研究了分子半导体电荷转移过程中的等离激元效应。研究发现金属钠米粒子激发所产生的等离激元可以使电荷从分子到半导体的转移效率提高3个数量级,是提高电荷转移效率的有效手段,且密度矩阵理论与波函数相结合的方法使得计算分子与15 nm尺度的半导体纳米晶体间的电荷转移成为可能,理论分析了表面等离激元的增益作用对电荷转移的影响。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