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辅助电介质层的棱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张倩昀, 曾捷, 李继峰, 周雅斌, 张先辉, 曹海东. 2014: 基于辅助电介质层的棱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研究, 物理学报, null(3): 034207. doi: 10.7498/aps.63.034207
引用本文: 张倩昀, 曾捷, 李继峰, 周雅斌, 张先辉, 曹海东. 2014: 基于辅助电介质层的棱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研究, 物理学报, null(3): 034207. doi: 10.7498/aps.63.034207
Zhang Qian-Yun, Zeng Jie, Li Ji-Feng, Zhou Ya-Bin, Zhang Xian-Hui, Cao Hai-Dong. 2014: Study of prism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effect based on dielectric-aided layer,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3): 034207. doi: 10.7498/aps.63.034207
Citation: Zhang Qian-Yun, Zeng Jie, Li Ji-Feng, Zhou Ya-Bin, Zhang Xian-Hui, Cao Hai-Dong. 2014: Study of prism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effect based on dielectric-aided layer, Acta Physica Sinica, null(3): 034207. doi: 10.7498/aps.63.034207

基于辅助电介质层的棱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研究

Study of prism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effect based on dielectric-aided layer

  • 摘要: 研究了一种基于棱镜基底-辅助电介质层-金膜-待测介质四层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效应激励模型。采用薄膜光学与波导理论,探索了由辅助电介质层与金膜复合而成共振薄膜对SPR效应的激励机理与调制特性。借助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模拟得到辅助电介质层属性与共振能量传输特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波长调制型棱镜辅助电介质层结构SPR激励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待测介质折射率相同时,相较基于棱镜基底-金膜-待测介质三层结构的Kretschmann激励模型,辅助电介质层激励模型共振光谱整体向长波方向偏移且半波宽度出现显著展宽效应。而当待测介质折射率增大时,辅助电介质层型激励模型的共振光谱不仅会向长波方向偏移,而且折射率响应灵敏度比棱镜Kretschmann三层激励模型高出75%。因此该模型能够为诸如高灵敏度检测、新型光学滤波与调制器件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储备。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2
  • HTML全文浏览数:  46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02-15

基于辅助电介质层的棱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研究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16

摘要: 研究了一种基于棱镜基底-辅助电介质层-金膜-待测介质四层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效应激励模型。采用薄膜光学与波导理论,探索了由辅助电介质层与金膜复合而成共振薄膜对SPR效应的激励机理与调制特性。借助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模拟得到辅助电介质层属性与共振能量传输特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波长调制型棱镜辅助电介质层结构SPR激励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待测介质折射率相同时,相较基于棱镜基底-金膜-待测介质三层结构的Kretschmann激励模型,辅助电介质层激励模型共振光谱整体向长波方向偏移且半波宽度出现显著展宽效应。而当待测介质折射率增大时,辅助电介质层型激励模型的共振光谱不仅会向长波方向偏移,而且折射率响应灵敏度比棱镜Kretschmann三层激励模型高出75%。因此该模型能够为诸如高灵敏度检测、新型光学滤波与调制器件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储备。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