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后30年中国西北西部降水年代际变化机理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

戴新刚, 张凯静. 2012: 20世纪后30年中国西北西部降水年代际变化机理分析, 物理学报, 61(19): 526-534.
引用本文: 戴新刚, 张凯静. 2012: 20世纪后30年中国西北西部降水年代际变化机理分析, 物理学报, 61(19): 526-534.
2012: A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 interdecadal precipitation change in Northwestern China for the last 30 years of twentieth century, Acta Physica Sinica, 61(19): 526-534.
Citation: 2012: A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 interdecadal precipitation change in Northwestern China for the last 30 years of twentieth century, Acta Physica Sinica, 61(19): 526-534.

20世纪后30年中国西北西部降水年代际变化机理分析

A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 interdecadal precipitation change in Northwestern China for the last 30 years of twentieth century

  •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1980年代中期中国西北西部气候发生了年代际突变,降水明显增加且主要是极端降水的贡献.本文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RA-40计算了瞬变涡动、环流、水汽输送及其散度等的年代际变化并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87年后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形成“东高西低”环流背景场,西风带向该区的水汽输送增加,水汽辐合增强,其中主要是定常波水汽输送的贡献,其结果是造成该区及周边空气水汽含量上升,有利于降水或极端降水的增加.夏季该区瞬变涡动增强且造成水汽辐合,增加了降水天气出现的频率:冬季瞬变涡动减弱,天气过程减少,说明降雪增加的原因应该是空气水汽含量增加,导致降雪强度增加.因此该区降水的增加即有中高纬度大气变暖变湿的贡献,也有瞬变涡动的动力作用.未来西北西部降水的趋势主要取决于瞬变涡动与大气水汽含量变化的竞争.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3
  • HTML全文浏览数:  79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2-10-15

20世纪后30年中国西北西部降水年代际变化机理分析

  • 中国科学院东亚气候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 中国科学院东亚气候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青岛市气象局,青岛266003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1980年代中期中国西北西部气候发生了年代际突变,降水明显增加且主要是极端降水的贡献.本文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RA-40计算了瞬变涡动、环流、水汽输送及其散度等的年代际变化并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87年后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形成“东高西低”环流背景场,西风带向该区的水汽输送增加,水汽辐合增强,其中主要是定常波水汽输送的贡献,其结果是造成该区及周边空气水汽含量上升,有利于降水或极端降水的增加.夏季该区瞬变涡动增强且造成水汽辐合,增加了降水天气出现的频率:冬季瞬变涡动减弱,天气过程减少,说明降雪增加的原因应该是空气水汽含量增加,导致降雪强度增加.因此该区降水的增加即有中高纬度大气变暖变湿的贡献,也有瞬变涡动的动力作用.未来西北西部降水的趋势主要取决于瞬变涡动与大气水汽含量变化的竞争.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