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光致磁电导效应

上一篇

下一篇

焦威, 雷衍连, 张巧明, 刘亚莉, 陈林, 游胤涛, 熊祖洪. 2012: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光致磁电导效应, 物理学报, 61(18): 461-466.
引用本文: 焦威, 雷衍连, 张巧明, 刘亚莉, 陈林, 游胤涛, 熊祖洪. 2012: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光致磁电导效应, 物理学报, 61(18): 461-466.
2012: Light-induced magnetoconductance effect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Acta Physica Sinica, 61(18): 461-466.
Citation: 2012: Light-induced magnetoconductance effect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Acta Physica Sinica, 61(18): 461-466.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光致磁电导效应

Light-induced magnetoconductance effect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 摘要: 制备了结构为ITO/CuPc/NPB/Alq3/LiF/A1的常规有机发光二极管,之后对器件采用波长为442nm和325am的激光线进行照射产生激子,并在小偏压下(保证器件没有开启)对激子的演化过程进行控制,同时测量器件的光致磁电导(photo—inducedmagneto.conductance,PIMC).实验发现,不同于电注入产生激子的磁电导效应,PIMC在正、反小偏压下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磁响应结果.当给器件加上正向小偏压时,器件的PIMC在肚_40mT范围内迅速上升;随着磁场的进一步增大,该PIMC增加缓慢,并逐渐趋于饱和.反向小偏压时,器件的PIMC随着磁场也是先迅速增大(o__40mT),但达到最大值后却又逐渐减小.通过分析外加磁场对器件光生载流子微观过程的影响,采用‘电子一空穴对’模型和超精细相互作用理论对正向偏压下的PIMC进行了解释;反向偏压下因各有机层的能级关系,为激子与电荷相互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运用三重态激子与电荷的反应机制可以解释PIMC出现高场下降的实验现象.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52
  • HTML全文浏览数:  101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2-09-30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光致磁电导效应

  •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摘要: 制备了结构为ITO/CuPc/NPB/Alq3/LiF/A1的常规有机发光二极管,之后对器件采用波长为442nm和325am的激光线进行照射产生激子,并在小偏压下(保证器件没有开启)对激子的演化过程进行控制,同时测量器件的光致磁电导(photo—inducedmagneto.conductance,PIMC).实验发现,不同于电注入产生激子的磁电导效应,PIMC在正、反小偏压下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磁响应结果.当给器件加上正向小偏压时,器件的PIMC在肚_40mT范围内迅速上升;随着磁场的进一步增大,该PIMC增加缓慢,并逐渐趋于饱和.反向小偏压时,器件的PIMC随着磁场也是先迅速增大(o__40mT),但达到最大值后却又逐渐减小.通过分析外加磁场对器件光生载流子微观过程的影响,采用‘电子一空穴对’模型和超精细相互作用理论对正向偏压下的PIMC进行了解释;反向偏压下因各有机层的能级关系,为激子与电荷相互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运用三重态激子与电荷的反应机制可以解释PIMC出现高场下降的实验现象.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