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硅薄膜中硅纳米颗粒的形成机制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邹祥云, 苑进社, 蒋一祥. 2012: 氮化硅薄膜中硅纳米颗粒的形成机制研究, 物理学报, 61(14): 435-439.
引用本文: 邹祥云, 苑进社, 蒋一祥. 2012: 氮化硅薄膜中硅纳米颗粒的形成机制研究, 物理学报, 61(14): 435-439.
2012: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ilicon nano-clusters embedded in silicon nitride*, Acta Physica Sinica, 61(14): 435-439.
Citation: 2012: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ilicon nano-clusters embedded in silicon nitride*, Acta Physica Sinica, 61(14): 435-439.

氮化硅薄膜中硅纳米颗粒的形成机制研究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ilicon nano-clusters embedded in silicon nitride*

  • 摘要: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SiH_4作为硅源,NH_3和N_2共同作为氮源,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不同的氮化硅薄膜.X射线衍射分析薄膜晶体结构,通过计算晶格尺寸大小证明了纳米硅颗粒的存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薄膜中的键合作用的变化并结合化学反应过程对氮化硅薄膜中纳米硅颗粒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Si—Si键作为硅纳米颗粒的初始位置,当反应朝着生成Si—Si的方向进行时,可以促进氮化硅薄膜中硅纳米颗粒的形成.X射线衍射分析和光致发光实验结果表明Si—Si键浓度增大时,所形成的纳米硅颗粒的尺寸和浓度都随之增大.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0
  • HTML全文浏览数:  26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2-07-30

氮化硅薄膜中硅纳米颗粒的形成机制研究

  • 重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重庆400047/重庆市高校光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7

摘要: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SiH_4作为硅源,NH_3和N_2共同作为氮源,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不同的氮化硅薄膜.X射线衍射分析薄膜晶体结构,通过计算晶格尺寸大小证明了纳米硅颗粒的存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薄膜中的键合作用的变化并结合化学反应过程对氮化硅薄膜中纳米硅颗粒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Si—Si键作为硅纳米颗粒的初始位置,当反应朝着生成Si—Si的方向进行时,可以促进氮化硅薄膜中硅纳米颗粒的形成.X射线衍射分析和光致发光实验结果表明Si—Si键浓度增大时,所形成的纳米硅颗粒的尺寸和浓度都随之增大.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