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带理论诠释直流聚乙烯绝缘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和抑制机理

上一篇

下一篇

屠德民, 王霞, 吕泽鹏, 吴锴, 彭宗仁. 2012: 以能带理论诠释直流聚乙烯绝缘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和抑制机理, 物理学报, 61(1): 409-415.
引用本文: 屠德民, 王霞, 吕泽鹏, 吴锴, 彭宗仁. 2012: 以能带理论诠释直流聚乙烯绝缘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和抑制机理, 物理学报, 61(1): 409-415.
2012: Formation and inhibition mechanisms of space charges in direct current polyethylene insulation explained by energy band theory, Acta Physica Sinica, 61(1): 409-415.
Citation: 2012: Formation and inhibition mechanisms of space charges in direct current polyethylene insulation explained by energy band theory, Acta Physica Sinica, 61(1): 409-415.

以能带理论诠释直流聚乙烯绝缘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和抑制机理

Formation and inhibition mechanisms of space charges in direct current polyethylene insulation explained by energy band theory

  • 摘要: 高压直流塑料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研发难点是消除其中的空间电荷效应.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通过添加纳米粒了在聚乙烯体内形成深陷阱捕获电荷的机理来抑制电荷积聚,但此抑制机理违背了电场的基本理论.以能带理论全面削述聚合物介质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和抑制机理,从一级陷阱模型出发,应用电荷入陷和脱陷动力方程,推导了聚合物介质中空间电荷的形成过程.在聚合物介质中引入深陷阱后,介质Fermi能级位移,电极与介质之间界面接触由Ohm接触转变为阻塞接触.考虑到无定形相中大量的陷阱密度,电荷耗尽区宽度小于100 A,电极与介质之间的界面对电子变得透明,形成中性接触,在电压作用下,这种聚乙烯介质中不再可能形成空间电荷.最后,在纯聚乙烯和纳米改性后含有深陷阱的聚乙烯两种试样上,分别测量了电导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和空间电荷分布曲线,实验结果符合理论推导.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73
  • HTML全文浏览数:  53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2-01-15

以能带理论诠释直流聚乙烯绝缘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和抑制机理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

摘要: 高压直流塑料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研发难点是消除其中的空间电荷效应.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通过添加纳米粒了在聚乙烯体内形成深陷阱捕获电荷的机理来抑制电荷积聚,但此抑制机理违背了电场的基本理论.以能带理论全面削述聚合物介质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和抑制机理,从一级陷阱模型出发,应用电荷入陷和脱陷动力方程,推导了聚合物介质中空间电荷的形成过程.在聚合物介质中引入深陷阱后,介质Fermi能级位移,电极与介质之间界面接触由Ohm接触转变为阻塞接触.考虑到无定形相中大量的陷阱密度,电荷耗尽区宽度小于100 A,电极与介质之间的界面对电子变得透明,形成中性接触,在电压作用下,这种聚乙烯介质中不再可能形成空间电荷.最后,在纯聚乙烯和纳米改性后含有深陷阱的聚乙烯两种试样上,分别测量了电导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和空间电荷分布曲线,实验结果符合理论推导.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