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状冷凝过程壁面反射光谱的分子团聚模型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

兰忠, 徐威, 朱霞, 马学虎. 2011: 滴状冷凝过程壁面反射光谱的分子团聚模型分析, 物理学报, 60(12): 105-109.
引用本文: 兰忠, 徐威, 朱霞, 马学虎. 2011: 滴状冷凝过程壁面反射光谱的分子团聚模型分析, 物理学报, 60(12): 105-109.
2011: Reflection spectrum analysis of dropwise condensation with the clustering model, Acta Physica Sinica, 60(12): 105-109.
Citation: 2011: Reflection spectrum analysis of dropwise condensation with the clustering model, Acta Physica Sinica, 60(12): 105-109.

滴状冷凝过程壁面反射光谱的分子团聚模型分析

Reflection spectrum analysis of dropwise condensation with the clustering model

  • 摘要: 根据反射光谱可用于分析固体表面介质凝聚状态的原理,理论分析了不锈钢表面上不同厚度薄液膜对表面反射率的影响,确定了在冷凝过程中该表面上冷凝液形成和更新过程导致相应反射率变化的范围.通过分析滴状冷凝实验过程反射光谱的文献数据,研究了滴状冷凝过程壁面上蒸气分子凝聚特征,发现在实际的滴状冷凝传热过程中,液滴脱落后形成的裸露表面上存在反射特征介于液膜与体相蒸气分子之间的介质.结合蒸气冷凝过程的分子团聚模型,得到了在滴状冷凝过程中近壁面附近的蒸气分子形成分子团聚分布的合理性.此外,分析发现表面微观结构将改变团聚体分布密度,从而影响冷凝核化过程的现象.这为冷凝传热强化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5
  • HTML全文浏览数:  62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1-12-30

滴状冷凝过程壁面反射光谱的分子团聚模型分析

  •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大连,116012

摘要: 根据反射光谱可用于分析固体表面介质凝聚状态的原理,理论分析了不锈钢表面上不同厚度薄液膜对表面反射率的影响,确定了在冷凝过程中该表面上冷凝液形成和更新过程导致相应反射率变化的范围.通过分析滴状冷凝实验过程反射光谱的文献数据,研究了滴状冷凝过程壁面上蒸气分子凝聚特征,发现在实际的滴状冷凝传热过程中,液滴脱落后形成的裸露表面上存在反射特征介于液膜与体相蒸气分子之间的介质.结合蒸气冷凝过程的分子团聚模型,得到了在滴状冷凝过程中近壁面附近的蒸气分子形成分子团聚分布的合理性.此外,分析发现表面微观结构将改变团聚体分布密度,从而影响冷凝核化过程的现象.这为冷凝传热强化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