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曲方式对Rh原子在单壁碳纳米管内外吸附的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刘莎, 吴锋民, 滕波涛, 杨培芳. 2011: 卷曲方式对Rh原子在单壁碳纳米管内外吸附的影响, 物理学报, 60(8): 552-560.
引用本文: 刘莎, 吴锋民, 滕波涛, 杨培芳. 2011: 卷曲方式对Rh原子在单壁碳纳米管内外吸附的影响, 物理学报, 60(8): 552-560.
2011: Helicity effects on Rh adsorption behavior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Acta Physica Sinica, 60(8): 552-560.
Citation: 2011: Helicity effects on Rh adsorption behavior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Acta Physica Sinica, 60(8): 552-560.

卷曲方式对Rh原子在单壁碳纳米管内外吸附的影响

Helicity effects on Rh adsorption behavior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 摘要: 碳纳米管曲率与卷曲方式是同时存在并影响金属原子在碳纳米管内外吸附行为的重要因素,单独研究卷曲方式对金属吸附行为的影响较困难.选取曲率相近、卷曲方式不同的扶手椅型(6,6)、锯齿型(10,0)与手性(8,4)单壁碳纳米管(SWCNT),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Rh原子在SWCNT内外的吸附行为.构型优化表明:由于SWCNT卷曲方式不同,导致Rh原子在(6,6),(10,0)与(8,4)SWCNT内外吸附的稳定构型不同;不同卷曲方式亦使SWCNT与Rh原子相互作用的C原子不同,导致Rh在不同管型内外吸附能的差异.电荷密度分析表明,SWCNT管外的电荷密度大于SWCNT管内的电荷密度,不同卷曲方式SWCNT电荷密度变化不同.差分电荷密度显示卷曲方式不同导致Rh原子与C原子相互作用时轨道取向不同,得失电子情况略有差异.能带结构分析表明,Rh原子吸附后的SWCNT在费米能级附近出现掺杂能带.吸附Rh原子后的(6,6)SWCNT仍呈金属性;当Rh原子在(10,0)SWCNT管内吸附时,SWCNT由半导体性转变为金属性,而Rh原子在SWCNT管外吸附时,SWCNT带隙降低;吸附Rh原子的(8,4)SWCNT带隙降低.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51
  • HTML全文浏览数:  18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1-08-30

卷曲方式对Rh原子在单壁碳纳米管内外吸附的影响

  • 浙江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研究所,金华,321004
  •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金华,321004

摘要: 碳纳米管曲率与卷曲方式是同时存在并影响金属原子在碳纳米管内外吸附行为的重要因素,单独研究卷曲方式对金属吸附行为的影响较困难.选取曲率相近、卷曲方式不同的扶手椅型(6,6)、锯齿型(10,0)与手性(8,4)单壁碳纳米管(SWCNT),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Rh原子在SWCNT内外的吸附行为.构型优化表明:由于SWCNT卷曲方式不同,导致Rh原子在(6,6),(10,0)与(8,4)SWCNT内外吸附的稳定构型不同;不同卷曲方式亦使SWCNT与Rh原子相互作用的C原子不同,导致Rh在不同管型内外吸附能的差异.电荷密度分析表明,SWCNT管外的电荷密度大于SWCNT管内的电荷密度,不同卷曲方式SWCNT电荷密度变化不同.差分电荷密度显示卷曲方式不同导致Rh原子与C原子相互作用时轨道取向不同,得失电子情况略有差异.能带结构分析表明,Rh原子吸附后的SWCNT在费米能级附近出现掺杂能带.吸附Rh原子后的(6,6)SWCNT仍呈金属性;当Rh原子在(10,0)SWCNT管内吸附时,SWCNT由半导体性转变为金属性,而Rh原子在SWCNT管外吸附时,SWCNT带隙降低;吸附Rh原子的(8,4)SWCNT带隙降低.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