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原子掺杂铝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刘显坤, 刘颖, 钱达志, 郑洲. 2010: He原子掺杂铝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59(9): 6450-6456.
引用本文: 刘显坤, 刘颖, 钱达志, 郑洲. 2010: He原子掺杂铝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59(9): 6450-6456.
Liu Xian-Kun, Liu Ying, Qian Da-Zhi, Zheng Zhou. 2010: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helium atom doped interstitial sites of Al, Acta Physica Sinica, 59(9): 6450-6456.
Citation: Liu Xian-Kun, Liu Ying, Qian Da-Zhi, Zheng Zhou. 2010: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helium atom doped interstitial sites of Al, Acta Physica Sinica, 59(9): 6450-6456.

He原子掺杂铝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helium atom doped interstitial sites of Al

  • 摘要: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GGA),计算了铝及铝晶胞间隙位置掺入He原子后体系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总体能量和电荷布居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氦在金属铝中逐渐形成,铝晶胞体系会发生晶格畸变,但总的趋势是He在铝体系的八面体位置的晶格畸变小于其在四面体位置的晶格畸变.He在铝晶胞八面体和四面体间隙的杂质形成能分别为1.3367 eV和2.4411 eV.由此可知,He在铝晶胞中最稳定位置是八面体间隙位置.同时,文中还从原子尺度层面分析了He原子在铝晶胞中的占位及其键合性质,讨论了铝体系引入He后对体系能带结构、态密度和价电荷密度的影响.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16
  • HTML全文浏览数:  50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0-09-30

He原子掺杂铝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绵阳,621900
  •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绵阳,621900

摘要: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GGA),计算了铝及铝晶胞间隙位置掺入He原子后体系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总体能量和电荷布居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氦在金属铝中逐渐形成,铝晶胞体系会发生晶格畸变,但总的趋势是He在铝体系的八面体位置的晶格畸变小于其在四面体位置的晶格畸变.He在铝晶胞八面体和四面体间隙的杂质形成能分别为1.3367 eV和2.4411 eV.由此可知,He在铝晶胞中最稳定位置是八面体间隙位置.同时,文中还从原子尺度层面分析了He原子在铝晶胞中的占位及其键合性质,讨论了铝体系引入He后对体系能带结构、态密度和价电荷密度的影响.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