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内非等粒径二元颗粒体系增混机理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赵永志, 张宪旗, 刘延雷, 郑津洋. 2009: 滚筒内非等粒径二元颗粒体系增混机理研究, 物理学报, 58(12): 8386-8393. doi: 10.3321/j.issn:1000-3290.2009.12.042
引用本文: 赵永志, 张宪旗, 刘延雷, 郑津洋. 2009: 滚筒内非等粒径二元颗粒体系增混机理研究, 物理学报, 58(12): 8386-8393. doi: 10.3321/j.issn:1000-3290.2009.12.042
Zhao Yong-Zhi, Zhang Xian-Qi, Liu Yan-Lei, Zheng Jin-Yang. 2009: Augmenting the mixing of size-type binary granular systems in a rotating horizontal drum, Acta Physica Sinica, 58(12): 8386-8393. doi: 10.3321/j.issn:1000-3290.2009.12.042
Citation: Zhao Yong-Zhi, Zhang Xian-Qi, Liu Yan-Lei, Zheng Jin-Yang. 2009: Augmenting the mixing of size-type binary granular systems in a rotating horizontal drum, Acta Physica Sinica, 58(12): 8386-8393. doi: 10.3321/j.issn:1000-3290.2009.12.042

滚筒内非等粒径二元颗粒体系增混机理研究

Augmenting the mixing of size-type binary granular systems in a rotating horizontal drum

  • 摘要: 提出了在圆形滚筒内设置十字形内构件的增混方式,并采用离散单元方法对设置不同大小内构件的滚筒内非等粒径二元颗粒体系的混合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模拟结果重点分析了内构件对混合的影响,讨论了内构件的尺寸对混合效果的作用,分析和探讨了滚筒内构件对二元颗粒体系的增混机理.研究发现,当滚筒内无内构件时,对流、扩散和离析三种作用机制对颗粒体系的混合和分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滚筒内含内构件时,颗粒的混合则只受到颗粒对流和扩散机制的作用,而颗粒的离析效应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十字形内构件很大程度上会破坏滚筒内的自由表面流,从而使发生在自由表面流中的颗粒分离不能发生,最终可有效地增加颗粒之间的混合.对于采用在滚筒内设置十字形内构件的方式来增加颗粒间的混合,存在一个最优的内构件尺寸,内构件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颗粒间的混合.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56
  • HTML全文浏览数:  62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9-12-30

滚筒内非等粒径二元颗粒体系增混机理研究

  • 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杭州,310027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310009

摘要: 提出了在圆形滚筒内设置十字形内构件的增混方式,并采用离散单元方法对设置不同大小内构件的滚筒内非等粒径二元颗粒体系的混合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模拟结果重点分析了内构件对混合的影响,讨论了内构件的尺寸对混合效果的作用,分析和探讨了滚筒内构件对二元颗粒体系的增混机理.研究发现,当滚筒内无内构件时,对流、扩散和离析三种作用机制对颗粒体系的混合和分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滚筒内含内构件时,颗粒的混合则只受到颗粒对流和扩散机制的作用,而颗粒的离析效应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十字形内构件很大程度上会破坏滚筒内的自由表面流,从而使发生在自由表面流中的颗粒分离不能发生,最终可有效地增加颗粒之间的混合.对于采用在滚筒内设置十字形内构件的方式来增加颗粒间的混合,存在一个最优的内构件尺寸,内构件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颗粒间的混合.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