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半导体的物理掺杂理论

上一篇

下一篇

2009: 有机半导体的物理掺杂理论, 物理学报, 58(11): 7897-7903.
引用本文: 2009: 有机半导体的物理掺杂理论, 物理学报, 58(11): 7897-7903.
2009: The theory of physical doping in organic semiconductor, Acta Physica Sinica, 58(11): 7897-7903.
Citation: 2009: The theory of physical doping in organic semiconductor, Acta Physica Sinica, 58(11): 7897-7903.

有机半导体的物理掺杂理论

The theory of physical doping in organic semiconductor

  • 摘要: 基于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LUMO)和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的高斯态密度分布与载流子在允许量子态中的费米.狄拉克(Fermi-Dirac)分布,提出有机半导体中物理掺杂的理论模型;研究了掺杂浓度、温度和禁带宽度对载流子浓度的影响,并与一些报道的实验结果做了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否掺杂,温度升高时,有机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都会增大,并且随温度倒数的线性减小而指数增大;对于本征有机半导体,载流子浓度随禁带宽度的增大而指数下降,随高斯分布宽度的平方指数增加;对杂质和主体不同能级关系的掺杂情形下掺杂浓度对载流子浓度的影响做了数值研究.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58
  • HTML全文浏览数:  144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9-11-30

有机半导体的物理掺杂理论

摘要: 基于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LUMO)和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的高斯态密度分布与载流子在允许量子态中的费米.狄拉克(Fermi-Dirac)分布,提出有机半导体中物理掺杂的理论模型;研究了掺杂浓度、温度和禁带宽度对载流子浓度的影响,并与一些报道的实验结果做了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否掺杂,温度升高时,有机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都会增大,并且随温度倒数的线性减小而指数增大;对于本征有机半导体,载流子浓度随禁带宽度的增大而指数下降,随高斯分布宽度的平方指数增加;对杂质和主体不同能级关系的掺杂情形下掺杂浓度对载流子浓度的影响做了数值研究.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