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个体远程辐射信号早期传递过程的研究体系创建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婷, 李方华, 徐淑艳, 卞坡, 吴跃进, 吴李君. 2010: 植物个体远程辐射信号早期传递过程的研究体系创建, 原子核物理评论, 27(4): 488-492.
引用本文: 王婷, 李方华, 徐淑艳, 卞坡, 吴跃进, 吴李君. 2010: 植物个体远程辐射信号早期传递过程的研究体系创建, 原子核物理评论, 27(4): 488-492.
WANG Ting, LI Fang-hua, XU Shu-yan, BIAN Po, WU Yue-jin, WU Li-jun. 2010: Establishment of a Novel Plant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Studying early Signaling in Bystander Effect in vivo, Nuclear Physics Review, 27(4): 488-492.
Citation: WANG Ting, LI Fang-hua, XU Shu-yan, BIAN Po, WU Yue-jin, WU Li-jun. 2010: Establishment of a Novel Plant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Studying early Signaling in Bystander Effect in vivo, Nuclear Physics Review, 27(4): 488-492.

植物个体远程辐射信号早期传递过程的研究体系创建

Establishment of a Novel Plant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Studying early Signaling in Bystander Effect in vivo

  • 摘要: 自2005年以来,活体中的远程辐射旁效应逐渐成为辐射生物学的研究热点,然而其早期信号传递过程的相关研究却鲜见报道,主要原因是由于早期信号传递过程研究所需的旁区与辐射区的自由分离与组合在动物模型上无法实现.本研究是基于植物个体可以切割和嫁接的特性,借鉴离体细胞培养基转移方法研究旁效应早期过程的思想,在植物个体上实现旁区与辐照区的"分离"与"组合",构建了一种研究个体远程辐射信号早期传递过程的植物实验体系.具体是以模式植物拟南芥菜转基因系(AtRAD54promoter::GUs)为材料,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AtRAD54表达水平为生物学检测终点,人为地将辐照区的组织(或器官)与旁区部分"分离"或"嫁接",通过测定旁区组织(或器官)的AtRAD54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研究其辐射信号传递的早期过程.该研究体系的创建为活体旁效应早期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53
  • HTML全文浏览数:  32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0-12-20

植物个体远程辐射信号早期传递过程的研究体系创建

  • 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 自2005年以来,活体中的远程辐射旁效应逐渐成为辐射生物学的研究热点,然而其早期信号传递过程的相关研究却鲜见报道,主要原因是由于早期信号传递过程研究所需的旁区与辐射区的自由分离与组合在动物模型上无法实现.本研究是基于植物个体可以切割和嫁接的特性,借鉴离体细胞培养基转移方法研究旁效应早期过程的思想,在植物个体上实现旁区与辐照区的"分离"与"组合",构建了一种研究个体远程辐射信号早期传递过程的植物实验体系.具体是以模式植物拟南芥菜转基因系(AtRAD54promoter::GUs)为材料,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AtRAD54表达水平为生物学检测终点,人为地将辐照区的组织(或器官)与旁区部分"分离"或"嫁接",通过测定旁区组织(或器官)的AtRAD54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研究其辐射信号传递的早期过程.该研究体系的创建为活体旁效应早期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