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间隙虚阴极振荡器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上一篇

下一篇

杨温渊. 2007: 新型双间隙虚阴极振荡器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3): 453-458.
引用本文: 杨温渊. 2007: 新型双间隙虚阴极振荡器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3): 453-458.
YANG Wen-yuan. 2007: A new double-gap vircator,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19(3): 453-458.
Citation: YANG Wen-yuan. 2007: A new double-gap vircator, High Power Lase and Particle Beams, 19(3): 453-458.

新型双间隙虚阴极振荡器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通讯作者: 杨温渊

A new double-gap vircator

    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Wen-yuan
  • 摘要: 该新型双间隙虚阴极振荡器的互作用区为一带孔金属薄膜隔开的两个圆柱形谐振腔;器件采用侧向提取同轴输出的方法,具有输出效率高和输出模式纯的优点;第一阳极薄膜采用了局部薄膜结构.对互作用腔进行冷腔分析,计算得到互作用腔Ⅰ和Ⅱ的品质因子分别为6 960和71.8,共振频率为2.3 GHz.当电子束电压为515 kV、电流为10 kA时,通过参数优化,模拟得到周期平均峰值功率大于570 MW、频率约2.4 GHz的微波输出,效率达到11%.模拟还发现电子束的最佳阻抗值约为51.5 Ω;电子束的输入功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器件的输出效率保持大于10%;在一定的范围内,器件的输出效率随电子束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器件中由于电子能量沉积而引起的阳极膜的温升进行了估算,得到膜的最高温度为434 K,远低于熔点933 K.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7
  • HTML全文浏览数:  29
  • PDF下载数:  2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7-03-30

新型双间隙虚阴极振荡器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通讯作者: 杨温渊
  •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100088

摘要: 该新型双间隙虚阴极振荡器的互作用区为一带孔金属薄膜隔开的两个圆柱形谐振腔;器件采用侧向提取同轴输出的方法,具有输出效率高和输出模式纯的优点;第一阳极薄膜采用了局部薄膜结构.对互作用腔进行冷腔分析,计算得到互作用腔Ⅰ和Ⅱ的品质因子分别为6 960和71.8,共振频率为2.3 GHz.当电子束电压为515 kV、电流为10 kA时,通过参数优化,模拟得到周期平均峰值功率大于570 MW、频率约2.4 GHz的微波输出,效率达到11%.模拟还发现电子束的最佳阻抗值约为51.5 Ω;电子束的输入功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器件的输出效率保持大于10%;在一定的范围内,器件的输出效率随电子束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器件中由于电子能量沉积而引起的阳极膜的温升进行了估算,得到膜的最高温度为434 K,远低于熔点933 K.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